媽媽建議張鈺自己當家做主,在家裏款待她的小客人。媽媽給了張鈺一個開支限度,讓她自己做預算,從選擇菜單到購買,全由她做主。張鈺因為眼看著手裏的錢一點一點沒有了,感到特別心痛,所有就有意識地變得節儉了許多。最後,在媽媽的協助下,張鈺用很少的錢,舉行了一個很熱鬧的生日聚會。
3.把要買的東西寫下來
宇彤總是跟媽媽說:“媽媽,我要買這個;媽媽,我要買那個……”不過,宇彤的媽媽有她自己的辦法,她讓宇彤先把她想買的東西寫下來,等到了周末再去買。
到了周末,媽媽就和宇彤拿著“清單”去購物,可是媽媽隻準她從清單裏挑一樣東西來買,媽媽還教宇彤如何看商品標價,教宇彤如何省錢,告訴她省下來的錢還可以買別的東西。媽媽還教育宇彤通過儲蓄可以買較貴的東西。
宇彤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忽然覺得哪個也沒必要買了,還是省下錢買別的吧。過了幾個月,宇彤就不再亂要東西了,她希望能通過積蓄來購買大件商品。
讓孩子把要買的東西寫下來,不要馬上帶他去買,這個辦法能夠抑製孩子因一時衝動產生的貪欲。
4.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的物質欲望往往來源於父母的消費習慣——既然父母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那我也能。所以父母切忌頭腦發熱,貪圖便宜,搶購一堆沒用的東西,以免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父母可以送孩子一個儲蓄罐,讓他積攢零用錢來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培養孩子存錢的觀念。這樣,大多數孩子就會特別愛惜用自己的錢買來的東西。
5.讓孩子做選擇
強強看中了一個昂貴的遙控機器人,爸爸說:“這個機器人太貴了,如果你一定要買,那麼半年之內,你就不準再要別的玩具了。”強強想了想,最後沒有要這個機器人。
父母不可能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但是可以變通。給孩子買東西時,如果孩子確實喜歡某一件非常昂貴的東西,你可以提出條件,讓他自己做選擇。
6.堅定地向孩子說“不”
父母不想給孩子買東西時,要明確告訴孩子你的態度:不買,因為類似的玩具你已經有了;父母賺錢很辛苦,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要花錢,比如衣食住行、贍養老人等,所以不能隨便買這買那。無論孩子如何哭鬧,父母一定堅持到底,絕不動搖。這樣可以向孩子傳達一個信息: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得到,即使哭哭啼啼,自己的目的也實現不了。
欲望何其多,怎能全滿足?不要讓孩子在無止境的物質欲望中學會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