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紀三八五八年,霖泰和二十年。
新年剛過,王庭主管司膳的光祿寺正卿易守昌就開始操心起儲冰的事情來。
軒轅民素有儲冰避暑的習俗,王庭大內又或是大戶人家,常都備有冰窖,在山陰之地挖掘洞穴,以磚石砌築成拱頂,冬日囤雪堆儲,盛夏時就可取冰解暑。
無奈去年陽、葭、梅三月,是個數十年難遇的暖冬,帝都三天子彰暖如初春,三月間竟未飄一縷白絮。無雪無凍,今年自然無冰可儲。
放在過去,這原本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可當庭這位泰和帝可不是個會和你講理的人。天子性情暴逆,山海皆知,上一任光祿寺正卿也是因為一點小事就丟了性命。這次若是盛夏裏拿不出冰鎮的酒水,丟了烏紗帽事小,萬一帝上盛怒之下順便再摘了腦袋,那可就死的冤枉了。
易守昌嗜好樂律,與帝都道學觀五音堂的一位長老有交。這長老知道他有了這難事,就與他獻策說:“我道門海納百川,門下奇人異士甚多。這帝都道學觀八千道者中,正巧就有一位李言李道子,精通水行玄氣之術。可凝水成冰,你若能求得他幫忙,這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長老將易守昌引見予李道子。李道子聽完兩人來意,麵有難色道:“這本是舉手之勞的事情,隻是不巧,道宗差我荷月裏去嶽洲,代表道學觀參加五年一度的魯門集,來去經月,這期間怕是幫不上正卿大人了。”
好不容易抓住了根救命稻草,易守昌哪裏肯鬆手,跪在地上拜了下去,鼻涕眼淚一把求道:“大智者道法神通,隻要略施些道法,事先多變些冰來藏於冰窖便成,下官感激不盡。”
李道子為難道:“人力有竭,玄氣有盡,我可沒有那麼大神通,能凝出一窖子的冰來。”
易守昌連連磕頭:“望大智者大發慈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李道子哭笑不得,道:“這建浮屠是禪宗的事,我們道門可不皈這個。但我輩修行之人,慈悲之心是共通的。也罷,我傳你一個古法製冰的辦法,雖不能弄出個冰窖,但夏日裏弄些冰來解暑,卻是不成問題。”
李道子吩咐了親傳弟子幾句,這弟子領命去了。不一會兒,又拿著一大一小兩個鐵碗和一個布袋進來。
李道子將小碗放於大碗中,讓弟子在其中都加上清水,又從布袋裏掏出一把細鹽似的透明晶體,均勻的撒在大碗中。那東西碰水就溶,冒出稀稀疏疏的水泡,再過一會兒,中間的小碗寒氣四溢,碗中的清水竟凝出一大塊冰來。
易守昌看得驚呼連連:“大智者撒的這是甚麼寶貝,竟然有如此功效。”
李道子笑道:”此物喚作北帝玄珠,乃是一種礦藥,產於冥洲,歸經入足太陽膀胱、足太陰脾經。《本草》上說其辛、苦、大溫、無毒,可治些眼疾喉痹,或入方調成透格散,治五林之疾。用此物製冰的法子,還是老道我年少的時候,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
一旁的弟子岩須囔囔道:”這法子方便是方便,就是貴了些,師父你那一把撒下去,兩三個金貝可就打水漂了。“
這下卻是李道子奇了:”這北帝玄珠隻是一種礦物,聽說北狄國有座京山,山陰處遍地都是,往常帝都也就賣幾個銀貝一斤,怎麼突然變得如此昂貴。“
岩須抱怨道:”師父,你這是不當家不知道油米貴。最近半年城裏物價飛漲,這北帝玄珠更是漲了幾十倍有餘,有金貝還不一定能買得到,稀缺的緊呢。也虧得我們本草堂的藥庫中還有些存餘,不然哪來這麼多錢貝給你糟踐。“
易守昌得了法子,自是滿心歡喜。東西貴些倒無妨,反正橫豎也不是掏他自己的腰包。
豈料差人去市麵上一問,當頭又被澆了一盆涼水。這偌大的一個三天子都,南北兩城,市麵上能收到“北帝玄珠”竟湊不齊半袋,無疑是杯水車薪。
易守昌將手下人大大訓斥了一頓。那些下人也是委屈,道:”也是奇了,我們詢了那些藥鋪的掌櫃,市集的遊商,他們也都說這味礦藥原本是稀鬆平常的東西,可最近半年好似斷了貨一般,無論如何也采購不到。“又有人獻計道:”此物既能入藥,王庭的藥庫中必有存餘。大人不妨去拜訪拜訪度支局的白大人,先從國庫中調些備用,以解燃眉之急。“
度支局掌王庭錢穀之政、貢賦之差,是數一數二的油水衙門。度支局尚書白揚和易守昌在朝中屬不同派係,不算太熟絡,不過易守昌送來的一箱“見麵禮”實在是太“厚實”,樂得白揚二話不說,大筆一揮就批了張條子,讓他往帝都北倉的藥庫自取,多少管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