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城位於真龍王朝都邑中京城之北,以十字街心為軸心,南北八十裏,東西一百二十裏之內都是雞鳴侯張孝璋的封地。
論規模雞鳴城隻相當於一個縣,不過雞鳴城的主君雞鳴侯卻是天子正兒八經冊封的。雖是百裏小國卻隻需敬天禮地,侍奉天子,其餘諸侯皆不足論。
雞鳴張氏先祖張越是真龍王朝的創始功勳,位列八柱國,在王朝最強盛的那一百年,張家家主曾先後三代四次擔任皇朝宰相,執掌國運約四十年。彼時雞鳴張威名震布天下,極盛時期,曾控製著真龍朝最富庶的道、海、洪三州,張門子弟遍布朝野,一時風頭之勁,連八大家族也要禮讓他三分。
但是好景不長,柏氏皇族在無休止的內亂中衰敗,八大家族逐漸控製了朝政,盛極一時的真龍王朝踏上了風雨飄搖的末世之路,依附於柏氏皇族的張家也從此一蹶不振,所控製的領地日漸被新興鄰邦所蠶食。
到張越第十二代孫張密行時,雞鳴張家地不過百裏,民不足萬,徹底沉淪。此後雖然出了個“中興之主”張火狐,稍挽頹勢,但在精於敗家的張孝璋、張宗琪兄弟努力下,張家再度掉頭向下,一步步滑向沉淪的深淵。
雞鳴城人口不足萬人,隻有東西南北四條大街,民宅多低矮破舊,唯東南一角的雞鳴侯府稍見氣勢。
王起九重宅邸,公起七重,侯起六重,伯起五重,子起三重,男起一重。
此製度是真龍朝初創時就定好了的,如同其他禮樂製度一樣,宅邸大小維係著尊卑上下的王朝體統,逾製視同謀逆,天兵討伐旋踵即至。
柏氏皇族強盛時,天下諸侯莫敢不從。
不過現在柏氏已經衰落,禮樂早已崩壞,朝廷的律法和規製隻能作為各方諸侯的參考。
封爵們究竟起幾重院落,全憑諸侯們的心情、實力和誌向,實力越強,誌向越大,心情越好,則宅邸修建的越是豪奢,反之則簡陋。
大楚熊氏為天南雄主,領地東西萬裏,南北八千裏,人口過千萬,熊氏雖然至今仍隻是個伯爵,不過其宅邸早在一百年前就由三重擴建為九重,超越所有公侯,直接與中京城裏的柏氏國王看齊。
這種公然藐視規製的僭越行為,除了引得朝中清流們的幾句牢騷,誰又能把他怎樣?
而眼下那位風頭正勁的洪州大都督公孫望則反其道而行之,自兩年前他從扶餘侯白鯨手中奪占南州和江州後,儼然已是東南霸主,與燕山、鎮海、弦月、中州、大楚、屋山諸強平起平坐,論製已經封為伯爵的公孫氏可以起三重宅邸。
但公孫氏仍恪守舊禮,至今還住著一重七進的老宅子,到訪賓客無不抱怨公孫家地方狹小,讓他們無法插足,不僅人沒處待,連馬也沒處拴,那些奢華笨重的馬車則根本連門都進不了。
張孝璋現封侯爵,論製他應該修建六重宅邸,論實力嘛,他頂多修築三重宅邸。不過張孝璋本著給祖宗長臉爭氣的思想,變賣了位於洪州境內的萬頃良田,又向中京城的銀坊借了一筆錐子錢,終於風風光光地住上了一座七重大宅。
宅子大了門就多,七重宅子從外到內至少得七道門,按一個門一個守衛,一個守衛送兩個燒餅的話,十四歲的少年沐離從侯府外回到自己的住處至少要準備十四個燒餅。
否則自己夜出打獵的事縱然頂頭上司胡管家不追究,到辰時上不了工,也免不了要挨一頓板子。雞鳴侯府規矩大,點卯的不管事,管事的不點卯,防止家奴們上下串通作弊。
沐離想定這個規矩的人簡直該打,若是沒有這破規矩,自己堵住胡胖子的嘴即可,何必多花這十四個燒餅錢,至於那個把廚房安排在七重的人簡直是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