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安西叛軍覆滅(一)(1 / 2)

第一百八十一章安西叛軍覆滅(一)

徐天昊被帶了下去,曹躍卻睡不著了,他腦海裏忽然了很多思緒和想法,首先是關於徐天昊。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是愛國者還是賣國賊,到底該如何判別他,自己是否一定要踩著他的屍體升官。這個徐天昊非常聰明,可以說如果不是徐天昊過於聰明自大,沒有看得起少數民族羌族戰士,恐怕戰場之上自己將要麵臨一場大敗,繼而徐天昊繼續稱霸西域。徐天昊死就死在他是一個聰明得有些自負的人,滿心以為自己能夠控製一切,豈料到他依舊受到這個時代的限製,目光短淺,沒有一個明確的未來。

徐天昊為了推翻滿清政府建立漢人國家,不惜勾結俄國,出賣新疆,如果他的計策得逞,不單未來新疆不在中國的版圖內,連帶著西藏青海和蒙西未來也將不保,畢竟俄國人占去的領土,中國從古至今沒有拿回來一寸。

徐天昊的想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不應該單純地說他對還是錯,畢竟徐天昊是生在這個時代長在這個時代,天地方圓都在清朝的一個人。對於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百姓來說,仿佛天地隻有中原這麼大,徐天昊把新疆出賣給俄國,孫文把東北讓給日本,按照狹隘的思想,也許是正確的。但跳出這個時代限製,用百年之後的目光看來,不管是孫文還是徐天昊,都是出賣國家領土的罪人。

也許換一種模式思考可以理解了,這個時代的徐天昊和孫文們,正在把中原王朝從來沒有控製過的法國巴黎賣給了美國,把美國的菲律賓賣給日本一樣。用不屬於中原王朝的土地,拿去做交易,得到眼見可及的好處,有何過錯?

他們不能理解後世中國人的那種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超級大國的榮耀感和遼闊天地的守護感,在他們的心中沒有一個完整的國家領土概念,最起碼在他們心中除了漢人一直以來生活的徒弟,都是番邦之地。

所以孫文年輕的時候才會提出“驅逐韃虜還我中華”的口號,所以才毫不猶豫地把東北和蒙古賣給日本,用來籌集資金推翻滿清政府建立漢人政權。到了最後還得袁世凱來還這筆賬,而日本人憎恨袁世凱的原因就是袁世凱不承認孫文和日本簽署的出賣東北的一切條約。

實際上滿漢之防不僅僅在滿清貴族心中有,漢人心中也有這種大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你防著我,我怎麼會全心全意地和你合作。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正是這種大防潛意識使得各地軍閥不願幫助滿清王朝對抗外國。

當然,並非所有這個時代的漢人都是這種狹隘思維,也並非人們總是有這種狹隘。袁世凱、張作霖、曹錕、段祺瑞等人心中存在著大中華思想,而非簡單的中原漢人國家,中年後的孫文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狹隘,與日本極力劃清關係,彌補自己的過錯。

再說這個聰明自負的徐天昊,真以為自己能夠玩弄一切,未來西北沒有被俄國人占去,一定是因為有人及時製止了徐天昊借兵俄國人。所以即便自己此時不殺他,自然會有別人殺他,作為一個廣東人成為西域安西府安西十九團的大盟主,他的確是聰明絕頂。

但西北人隻認實力,曹躍估計安息叛軍內部很快就會有人將他殺死,然後自己當上大盟主,接下來投靠朝廷獲得一官半職。想到這裏,曹躍忍不住為這徐天昊感到悲哀,一個理想主義者,聰明,卻不識時務啊。

隨後他又回想起來今日的險勝,在銀川城下,銀川十三家拿出一千騎兵衝擊自己的陣地,卻被自己的機槍射殺殆盡。而今天,六千多騎兵的強襲,卻逼得自己險些丟了陣地,全軍覆沒。所以說,騎兵應該是大規模集團式的衝鋒和包抄襲擊來使用,鴉片戰爭的時候,清政府唯一的一次勝利就是僧王增格林沁帶領最後一支最能打的蒙八旗鐵騎擊敗英法聯軍。

而對付騎兵的武器,除了重機槍外更需要的是大炮,曹躍所部最缺乏的就是大炮。但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買得起用不起啊,所以歸根結底曹躍其實缺的是銀子,是錢啊。

曹躍想著想著,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別人早早的睡下,反倒是他睡得最晚,起來的最早。眾人隻睡了兩三個時辰便醒來了,天空微微放亮,士兵們也都起來了,輜重營開始做了早飯。

曹躍剛剛吃完早飯,聶嘉跑來報告說:“將軍,我在戰俘之中找到一個人,想必你非常感興趣。”

“誰?”

“馬鷂子。”

“馬鷂子?”曹躍笑道,“可是在定邊縣荒唐稱帝的那個馬鷂子?”

“正是他。”聶嘉也忍不住笑了,別人造反也就稱個山大王了,這馬鷂子還真做起了土皇帝,當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便說道:“屬下昨日我聽人說過,王三寶將軍在和敵軍左翼交鋒的時候曾經遭到一夥兒叛軍的纏鬥,險些誤了大事。所以屬下就在戰俘之中打聽了一下那夥兒人,才知道昨天纏住王三寶將軍的就是馬鷂子從定邊縣帶去的馬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