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凍死不拆房(1 / 2)

黃昏時分,人、馬、車組成的洪流,順著官路滾滾東去,曹躍並不是第一次走在這條通往潼關的道路,他甚至都記不得自己走了多少次了。

這寬敞的官路的兩旁皚皚白雪越積越深,遠遠望去偶爾有一兩處黑色或者黃色的泥土,也被懂得結結實實。官路上,戰馬在嘶鳴著前進,幾個相熟的戰士在說著話,或者爭吵著什麼。

道路並不平坦,壓在雪地上的車顛簸得厲害,有時候坐在車裏的人不得不下了車徒步行走,免得被顛得嘔吐,可是走了幾步之後,又覺得奇冷無比,隻得返回車裏。

這條隊伍就像一條彎彎曲曲的長蛇一樣,看不到頭,馬兒嘶叫,曠野裏飄蕩著熱鬧的聲音。

天色逐漸變暗了,騎兵一團團長馬福壽不得不策馬跑到曹躍跟前,請求駐紮在野外,因為再不搭建帳篷時間就有些來不及了。曹躍對腳下的這條官路極為熟悉,他笑說道:“天黑之前我們必定能夠抵達潼關,你催促大家快點行軍,俘虜若是走不快就殺了吧。”

馬福壽隻得回到隊伍裏,催促士卒快點行軍。那些俄國俘虜聽到曹躍的話,頓時嚇得一個個腿腳比騎馬的還利索,劉名譽得知之後哭笑不得,這曹躍還真是殺氣太盛。

不出片刻的時間,前方哨兵騎馬回來了,說還有五裏地抵達潼關縣城,潼關守將已經安排好了營房和晚餐等待眾人了。眾將士們不由得長呼一聲,走了一天的路終於到了潼關了,這該死的天,該死的風,該死的雪。

好事成雙而至,此時風居然停了,曹躍立即下令全軍跑步前進,而俄國戰俘也必須跑步前進,如果有不跑或者跑不動的,就地槍決掩埋起來。俄國人再一次非常老實地配合,相互攙扶著,終於在天黑之前抵達了潼關。

潼關小關,也就是康三石原來的康字營營房,曹躍曾經在這裏大半年時間,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此刻安字營將小關軍營給了曹躍的軍隊居住,但康字營營房不大,最多能住進去一千五百人,曹躍手下隨行和俘虜加起來有三千人之多,有一半的人要住在外麵了。曹躍讓人將俘虜送去潼關縣縣衙大牢,關滿了俘虜才關進去三百多人。另外要有一千二百多人住在外麵了,要麼住在帳篷裏,要麼住在潼關縣民的家中。

住在民居之中難免得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若是兵士們一個衝動發生騷擾百姓的事兒,潼關人曹躍以後怕是不敢回潼關了,承擔一輩子罵名。所以曹躍毫不猶豫地一聲令下,一千二百士兵和他一起紮帳篷住在外麵。曹躍手下軍官、隋平安、包括劉名譽劉大人一起勸他萬萬不能住在野外,曹躍滿不在乎道:“兵士們住的暖,我才住的暖,兵士們住的冷,我也住的冷,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眾軍士感動異常,紛紛要求也住在外麵,曹躍怒道:“你們填什麼亂?把你們的帳篷拿來,搭建雙層帳篷,幫忙就是,回去睡覺。”

士兵們於是潼關城小關軍營校場之中開始搭建帳篷,盡管住在校場之上吹著北風,但總比在城外被夜風吹著強。一頂頂帳篷被打開,展開,豎起,架好。大冬天的住在帳篷裏,的確是非常辛苦,士兵不敢脫掉棉衣,地上即便是鋪著稻草,也是非常寒冷。

倒是馬弁王兵忽然在曹躍耳邊說道:“將軍,我有一個主意。”

“說。”

“我們不如在地上燒火,燒完火之後把灰燼泥潭翻進腳下泥土裏,再用幹土蓋上,然後在此處搭帳篷。這樣泥炭和灰燼的熱量就會源源不斷地湧出,帳篷裏也熱乎了不必擔心太冷,我們安徽老家的商隊要是一旦在外麵住,晚上就是這麼幹的。”王兵道。

曹躍當然很是懷疑這個辦法的可行性,但他更不想士兵們因為睡在地上寒冷生病,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照著王兵的辦法來做。柴禾倒是有很多,曹躍讓人去百姓家賣柴禾。百姓得知曹躍的軍隊為了不擾民寧可住在野外,哪裏還會吝嗇一些燒柴,於是搬來了大量燒柴在校場上點著了。整個校場燃燒起來之後,頓時熱的大家夠嗆,遠遠地看過去差點以為小關著火了。燒成炭之後,眾人開始把炭火埋在地下,蓋上了幹土,然後在地上還鋪了一層幹草,士兵們又在幹草上重新建起了帳篷。

曹躍也住進了這樣的帳篷,可沒想到這個辦法還真好用,地上暖和得很,士兵們反應褥子下麵就像是火炕一樣。曹躍躺了一會兒隻覺得晚上起碼不會被凍著,何順抱著被褥也跑進曹躍的帳篷,作為曹躍的表弟和馬弁,何順卻是唯一一個有資格和曹躍在同一帳篷裏住的人。

而因為火堆多了,整個潼關城的溫度都高了,潼關縣城周圍的百姓們躲著看著這一支凍死不拆屋的軍隊,相互交頭接耳問:“這是誰的軍隊?”

有人膽子大一些,跑過去小關問話,跑回來說:“是二郎的軍隊回來了,曹二郎的軍隊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