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狂賺兩千萬兩銀子(1 / 2)

現在時間已經是1899年的4月份了,來不及引進西方的生產裝備進行大規模生產,必須通過購買得到。但是自己的烏海兵工廠可以製造一些罐子,裏麵放一些硝石和磷放入其中製成土質的煙霧彈,在都搏戰中,煙霧彈更適合自己的部隊吧。

當然也少量生產一些威力盡可能大的土炸彈,用以裝備部隊,以此來製成陷阱或者炸藥包。

曹躍一直相信中國人不缺乏聰明者,更不缺乏探索者,後世的中國人最擅長的領域就是逆向工程研究,盡管被外國人抱怨為山寨大國,可是中國的山寨產品愣是用質量和品質擊敗了原產品,所以曹躍相信他們一定能夠研製出來各種煙霧彈,炸彈甚至燃燒彈。

曹躍隨後將自己對武器的要求對負責烏海兵工廠的協理虞立民仔細介紹一番,虞立民提出建議說道:“出去各種炸彈的領域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隻要求生產大砍刀,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土質煉鐵方法練出一部分來。隻是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大砍刀,因為土法煉鐵,鐵的質量不會太好。這些天我一支跑烏海,也間接了解了一些,鐵器鋒利但硬度較低,而西方國家的刺刀,尤其是德國步槍刺刀的硬度高卻不鋒利。這也是為什麼步槍一定要用刺,而不是要用砍的進攻方式。”

曹躍笑道:“看來你沒少做功課。”

虞立民苦笑道:“我沒有拉攏住堂哥他們一行人來西北投資,總得做出點成績彌補一下。”

“別給自己太大壓力了。”曹躍笑道:“你堂哥不在西北投資,那是他的損失,再說他們也不是一點投資也沒有,不還是投入了十幾萬兩銀子嘛。”虞立民尷尬一笑,他哪能不明白這十幾萬兩銀子投資是看著曹躍的麵子,而實際上虞洽卿他們根本就對西北發展沒放在心上,曹躍見他提到這件事依舊耿耿於懷,笑了笑,又問:“你的意思是土法煉鐵生產出來的都是鐵器?不能生產出鋼材了?”

“起碼用作生產農具的話,隻能用一年左右就壞掉了,需要重新打造。”虞立民道。

“沒關係,我現在需要的是數量,不是質量,一年內我要75萬把大砍刀就行。”曹躍道。

虞立民瞪大眼睛一副不可能的樣子,但見到曹躍堅定的眼神,還是咬著牙說:“我盡量去做,但不能保證一年內完成目標。”

曹躍說道:“你一定要保證,軍隊是我們的立命之本,少了軍隊,血軍將瀕臨崩潰。”

虞立民隻能報以苦笑了,他隨即在整個西北甚至中原地區招攬鐵匠,甚至是強製性地帶走各個地區的鐵匠前往寧夏烏海的烏海兵工廠,參與建設,甚至眾人合力建設期一座高爐來進行土質煉鐵。鐵匠們雖然不願意背井離鄉,可刀架在脖子上,人們不得不舉家搬遷。鐵匠的大量搬遷,使得各地的農具打造出現了一個不小的問題。幸虧現在已經過了春耕,西北百姓倒還不至於因為鐵匠被帶走而鬧事。

這其中還發生了一件趣事,那就是在帶走一戶陝南地區的鐵匠的時候,這鐵匠為了活命,向血軍士兵們獻出了自己年輕時候跟別人一起盜墓得到的一件寶物。這個寶物是一架弩弓,根據鐵匠的經驗判斷,這架弩弓是秦弩,屬於秦弩之中的輕弩。鐵匠對這架輕弩進行了複原和仿製,得出秦輕弩射程大概是300米,但有效射程隻有70米,至於精準度就因人而異了。這個鐵匠也許是空閑時間特別多,所以對秦輕弩進行了改進,減少了部分零件使得整個弩弓看起來既粗糙又實用。

鐵匠獻弩雖然惹的眾人大笑,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怎麼還有人獻出弩弓來,可是曹躍卻非常感興趣。當然,也僅僅是感興趣而已,他寧可自己的士兵等待現代步槍,也不會費盡心思去防止什麼秦輕弩,但對獻弩的鐵匠還是賞賜了三兩銀子的紅鈔。

而隨後孫汝祺的第一筆彙款就到了,數量不多,僅僅一百萬兩銀子,但還是讓曹躍激動不已,見著回頭錢了,見著回頭錢了……一百萬兩銀子總算是解了曹躍的燃眉之急了。

曹躍立即將這筆錢交給了容閎和虞立民,兩人異口同聲地說這錢首先應該購買煉鋼的高爐。曹躍隨後派遣夏普林注冊了一個名字叫做西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皮包公司,並前往日本購買煉鐵用的高爐、船隻、發電機等一切為電廠服務的設備。

1899年的5月份,身在天津的夏普林前腳忙到後腳,馬不停蹄地在訂購了一批武器之後,又在日本的洋行之中訂購了煉鋼用的高爐。日本人對西北發展不感興趣,可是對生意很感興趣,這個時候的日本並沒有對整個中國有占領的意思。所以這單生意日本政府並未從中破壞,甚至為了能夠拉攏曹躍,他們還做出了許多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