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大軍起兵勤王的表麵目的是剿滅義和團,實際目的是趁機取代朝廷,但如果需要的話,曹躍還是會和八國聯軍一戰。所以曹躍心事重重,大軍出發之後就眉頭不展夜間無眠,大軍行到山西臨汾的時候,何順發現曹躍又有幾根白發了。
“哥,你最近休息不好啊。”何順勸道,“帶兵是辛苦,可是你這麼熬下去,也不行啊。”
曹躍沒有回答他,反而問:“後軍到哪了?”
“已經過了潼關,現在應該過黃河,到了運城了。”何順道。
由於今年幹旱,黃河幹涸,使得大軍在經過潼關之後,發現很多河段非常淺,所以大家沿著淺談趟過了黃河。這場幹旱是五十年一遇的大旱,於是有人將幹旱歸罪於洋人,很多百姓願意相信這種說法,導致更多的人站起來反抗洋人。
曹躍道:“傳令給新編步兵第15旅旅帥關成龍,命令他們駐紮在運城。”
“是。”
“傳令給新編步兵第16旅旅帥薛剛,命令他們跟隨大軍繼續前進,抵達太原後駐紮在太原。”
“是。”
“傳令給新編步兵第17旅旅帥董旭,命令他們跟隨大軍繼續前進,抵達大同之後駐紮在大同縣。”
“是。”
曹躍揉著太陽穴,深呼吸而後冷冷一笑說道:“趁著這個機會,奪了山西!”
按照曹躍的計劃,這十六萬大軍陸續前進,新編第15旅駐紮在距離陝西比較近的晉南運城,這樣一來即震懾晉南又能與陝西相顧。
新編部隊並不是曹躍的主戰部隊,他們是由預備役改編,盡管人數眾多但都是花架子,拎著砍刀手榴彈的新編步兵旅更多的就是搖旗呐喊挖戰壕。當然,如果主力部隊損失過大,他們也要第一時間補充到主戰部隊中。
但顯然曹躍輕視這些西北漢子,盡管大部分人都是強行服兵役來到部隊中的,可是在未來的對八國聯軍作戰中,這些西北漢子沒有一個孬種,沒有一個逃走,軍令下達之後,陝西冷娃們前仆後繼義無反顧地投入抗議洋人的戰鬥中。
山西太原府是晉中要地,曹躍雖然不能輕易占領太原,但是將一支部隊敗在太原城下威懾,還是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最起碼兵臨城下,山西巡撫毓賢也不敢在曹躍背後捅刀子使壞吧。
除了防備毓賢再背後使壞,曹躍將新編步兵第16旅留在太原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監視天津的土財主們,以防止他們串通一氣,出賣曹躍。自清始,太原逐漸成為了山西省最繁華城市,許多山西財主都把家安在太原。畢竟比起原來的山西省會大同來說,太原遠離蒙古邊境,少了一些馬匪少了一些危險。到清代,晉商雲集與太原,至雍正年間,由於康熙的絕戶政策(注1)導致蒙古終於不再成為中原的心腹之患,清廷決定將山西巡撫衙門從大同搬到了太原,從此之後太原成為山西省會和山西最為富裕的城市。
自清朝初年,山西人便效忠於大清朝,因此山西得以平安,而清朝年間數次戰爭,剿滅明朝餘黨,消滅大順政權,平定三番之亂,絞殺葛爾丹叛亂,太平天國運動,西北之亂,白蓮教起義等等,都波及不到山西省,使得山西省的經濟自始至終都是北方諸省之最,山西省承擔著北方賦稅的一半,是陝西、甘肅、新疆三省之和的三倍。
所以一路之上,曹躍看到的都是高樓大院,足可見這山西地主老財之富裕。也難怪到了民國戰亂不休的年代,閻錫山能夠以一省之力獨抗西北軍、奉軍、皖係、直係、革命軍、國民黨、日本以及八路軍。累計了三百年的財富,隻要不是傻子無腦,竭澤而漁之輩,將山西仔細經營,總不會太差。
山西省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東麵是太行山山脈,西麵是呂梁山山脈,南麵是中條山山脈,北麵是五台山、恒山,而在眾山環繞之中是一片平原,北有桑幹河、白登河、禦河,中有滹(音呼)沱河、汾河,南有沁河、涑水河、涿漳河,可謂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的風水寶地。
恰恰是因為山西是一塊風水寶地,所以山西人並沒有向外擴張的野心,以至於抗日戰爭史上,晉軍所有參與的著名戰役都是防禦戰。晉軍保家衛國的時候極有血性,但是說起進攻能力反倒不如其他派係部隊,就更不要和共和國部隊相比了。
中軍經過霍州,穿過霍山,剛抵達太原盆地的時候,前鋒部隊緊急軍情來報,義和團組織起了數萬大軍陳兵於祁縣,妄圖阻止大軍北上。
根據情報探明,地方義和團士兵大概四萬餘人,男女老幼都有,首領為義和團趙三多二弟子高元祥。
前鋒統領陳剛請示是全殲敵軍還是如何處置?
曹躍立即做出批示,等待大軍,不得輕舉妄動,你部隻有三萬人,義和團四萬大軍,這些人魯莽無知,如果硬拚你部將受到損傷,因此將他們拖住中軍隨後趕到。陳剛得到指示之後派人與高元祥談判,並說自己部隊打義和團是假,打外國列強是真。高元祥得知後大為興奮,說道如此我們倒是可以幫的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