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洋兵入京(1 / 2)

慈禧聞言,臉色數度變化。

洋人熱愛光緒,甚至隻認光緒不認自己,但凡國家舉行什麼慶祝活動,自己發請帖,洋人一個都不來,反倒是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邀請,洋人悉數到場,由此可知,如果洋人繼續調兵,那麼自己將麵臨重大危險。康有為梁啟超他們要將自己發動整編失敗,那是因為他們手下隻有江湖人士,沒有軍隊——可洋人不同,洋人有軍隊,且軍隊又不斷調往到京師。

為了表明自己的強硬態度,慈禧任命載漪為總理衙門大臣領班,免去了主和派許景澄的各國總理衙門大臣職務。

許景澄立即和袁旭商量,覺得局勢不妙,他們一定要阻止載漪的瘋狂行為。

如果貿然開啟戰端,憑借著大清國現在的財力軍力,肯定是打不贏列強的。連一個日本都戰敗了,就更別說英法了,所以在下一次廷議之上,主和派大臣和主戰派大戰發生了激烈爭吵。

許景澄此時已經將個人政治前途置之度外,他毅然挺身而出,指責載漪現在放縱義和團來抵抗列強的行為是禍國殃民。但是許景澄的這個指責有些嚴重了,畢竟載漪的總理衙門大臣一職是慈禧太後任命的,指責載漪禍國殃民,那麼背後不正是指責慈禧幹涉朝政禍國殃民了嗎?所以慈禧太後頓時對許景澄氣惱異常,將其趕出了朝堂。

載漪滿以為將許景澄趕出朝堂之後就沒有人反對自己,豈料到此時許景澄的靠山,兵部漢尚書徐用儀站出來,再一次反對起載漪來。徐用儀是兵部漢尚書,剛毅是兵部滿尚書,兩人一直都不合,而徐用儀平日不顯山不露水在兵部好像若有若無一樣。但是徐用儀卻將兵事記在心中,在朝堂之中,徐用儀以大清國兵力和國力真實數據據理力爭,肯定慈禧一定不能放縱義和團,否則民眾被放縱之下毫無監督會導致極端事件發生。

許景澄是戶部尚書,他的話慈禧可以不聽,但是徐用儀可是兵部尚書,說話有理有據,慈禧不能不聽。正在慈禧猶豫的時候,忽然得知列強再次從天津調集了349名日本士兵乘坐火車來到北京,入主東交民巷。

而此時在京的外國正式士兵已經達到1800人之多,慈禧大感不安和恐懼。

一日之後,德奧派遣83名士兵從天津抵達北京。

6月12日,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達2000餘人。

6月14日,800名德國士兵從青島抵達天津,600名日本士兵抵達天津。

就此慈禧這才真正感覺到了危險,立即照會軍機處和總理衙門,商量如何解決眼下之事。剛毅說道:“眼下列強行為,已經並非義和團引起列強不滿,而是他們要有所動作,老佛爺,我們再坐以待斃,或將重演庚申之災啊。”所謂庚申之災便是庚申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逼迫鹹豐皇帝從北京逃到熱河,最終病死在熱河。

載漪站出來指責徐用儀,說道:“徐尚書,你暗中派人數次阻撓義和團義士也就罷了,但為何數次阻止增兵京師?連我大清士兵也不能入京,這就奇怪了,難道徐尚書有何不可告人之秘密?”

那桐道:“老佛爺,外賊可抵,但家賊難防啊。”

徐用儀氣惱不已,聯元在一旁說道:“老佛爺,徐尚書老成持重,切不能輕起戰端。”

“說要起戰端呢?不是我大清,而是他列強!”剛毅義憤填膺道,“未經允許便私自帶兵入京,洋人這是要做什麼?這是逼宮,逼宮啊!”

坐在上位的光緒一臉尷尬,但是他不能說話,因為在他身後的慈禧沒有開口,他隻能閉著眼睛裝作看不見。朝廷上帝黨已經被清除,現在下麵站著的大臣不是守舊派就是中間派,可憐的光緒居然找不到一個可以支撐自己的人。別看徐用儀等人反對開戰,可是他們不是支持自己的臣子。光緒忽然想起來翁同龢了,如果翁相在此的話……

“皇上,你是怎麼想的?”慈禧忽然問道。

“全憑皇爸爸做主。”光緒冷冷地回道。

慈禧聽到他的回答,心中充滿著憤怒,這一年來被洋人的氣似乎都讓她找到了宣泄口,如果不是你搞什麼維新變法,能引起這一連串的反應嗎?引入西洋技術,支持洋人傳教,能引起義和團反抗嗎?如果沒有義和團反抗,能引起列強進兵中國?現在你一言不發,給誰臉色看呢?看我笑話是吧?慈禧冷斥道:“皇上,你是一國之主,難道一點想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