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各懷詭異(1 / 2)

由於天津的清軍激烈抵抗,八國聯軍損失慘重,兩萬餘各國登陸軍在大沽口和天津戰役中折損了將近7000人(主要為俄國人),剩餘的13000人中包括:德軍1300餘人,法軍1500餘人,英軍1700餘人,日本700餘人,美國400餘人,俄國7000餘人,澳大利亞100餘人左右,1名扛著意大利國旗的意大利人和12個奧匈帝國的軍樂手。

被公舉為八國聯軍指揮官的俄國海軍中將阿列克謝耶夫惱羞成怒,他本以為能輕鬆地打下來天津,但是在大沽口被耽誤了七天,而進攻天津又接二連三地失敗,以至於在阿列克謝耶夫不得不又從海參崴調集了10000俄國士兵增援,他本人也受到俄國皇帝的訓斥。

日本也從朝鮮半島調集日本第五師團增援,日本第五師團師團長山口素臣擔任日本陸軍指揮官。但是日本陸軍比起準備充分的俄國人,運送部隊顯然要慢了許多,迄今為止日本隻是將海軍陸戰隊的3000餘人投入戰場,第五師團的18000人剛剛從仁川啟程。

重新集結了兵力之後,阿列克謝耶夫兵分兩隊,第一隊由俄國軍官沙俄軍官李尼維支擔任,率領3000士兵向延鐵路向北京進攻一路尋找西摩爾聯隊。如果西摩爾聯隊抵達北京,則李尼維支聯隊與之會合向北京發起進攻,如果西摩爾聯隊並沒有抵達北京,則兩支聯隊會和之後包圍天津。第二隊部隊大約10000人左右,則由阿列克謝耶夫親自帶隊,對天津發起猛攻。

與此同時,英國從印度、法國從越南、美國從菲律賓、德國從本土、意大利從本土、奧匈帝國從本土陸陸續續派出軍隊疾馳而來。

7月26日,洋人打下來天津並向北京開始進攻的流言在京城內發酵,當董福祥從廊坊戰場上撤回之後,雖然沒有證實天津被攻下,但他從聶士成口中得到的消息是大沽口已經被占領。

而朝廷尤其是慈禧得知大沽口被攻陷的消息後大為驚恐,連忙召開禦前會議,但眾人不知如何是好,有人說清榮祿出山,但榮祿出山必然會重罰義和團,如今卻又不能拋棄義和團。

一向積極督戰的總理大臣載漪預判朝廷風向要變,於是不肯再見義和團大師兄們了。董福祥也敏感地察覺到朝廷的風向不對,說不定因此洋人攻下大沽口,慈禧太後改變態度了,誰打洋人誰就是罪人。董福祥隨後命令武衛後軍暫緩對東交民巷的攻擊暫,由於武衛後軍的撤出,義和團對東交民巷的獨立攻擊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反倒被殺了許多人。

董福祥推測的沒有錯,就在慈禧得知大沽口被攻下之後,立即召見了兵部尚書剛毅,向剛毅詢問如何應對。剛毅說大沽口是天津的門戶,大沽口失陷,天津失陷,天津失陷,則京城即將失陷,現在應全力以赴保護天津,並與洋人和談。

慈禧立即下令,著令董福祥趕赴天津,與曹躍血軍、聶士成的武衛前軍一起抵擋洋人的進攻。

但董福祥在得知血軍從前線撤軍並抵達北京順義縣城之後,拒絕前往天津。

董福祥雖然忠於朝廷,但他更相信曹躍這個狼崽子絕不會吃虧,既然曹躍不去天津,他自然也不去天津。於是武衛後軍作出決定,既不向東交民巷進攻,也不支援天津。

此時的東交民巷被燒了一大半,洋人們死傷慘重,如果武衛後軍繼續猛攻,使用大炮的話,幾天之內就可以打下來東交民巷,但是愚蠢的滿清貴族們的阻止開炮和心懷詭異的武衛後軍的猶豫,導致東交民巷遲遲打不下來。

提心吊膽的東交民巷洋人們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

半夜的時候,一些北京城百姓冒死跑進爬牆進入東交民巷,詢問是否願意高價購買糧食、酒、藥品和水,甚至彈藥。此時東交民巷最高指揮官就是英國大使竇那樂,竇那樂甚至高興地哭了,中國老百姓太善良了,太善良了。

竇那樂讓所有人都把自己的錢以及值錢的玩意拿出來跟中國老百姓還,能換到什麼換到什麼,彈藥、糧食、水、藥品,甚至還包括情報。在得知“天津已經被攻下”這一流言之後,東交民巷內的洋人們欣喜若狂,抵抗更加堅決了。而且陸陸續續有教民逃進了東交民巷,主動拿起武器與洋人們一起還擊義和團與清軍。

這些教民的確是做了賣國賊,可是究其原因並不僅僅在於教民的賣國,而是義和團在北京犯下的罪惡。進入北京的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反倒燒殺搶掠北京噗通的百姓,甚至朝廷洋務派官員及家屬也難逃毒手。很多人躲藏起來,在武衛後軍後撤喘口氣的時候,這些隱匿的教民逃入東交民巷,借助洋人的手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