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混亂的八國聯軍(1 / 2)

曹躍要返回西北了!

二十萬血軍返回西北了!

洋人要打到北京城了!

頓時,這個消息傳遍了整個京城,更傳到了京師各個大臣以及王公的耳中,慈禧不得不召開禦前會議,商討如果曹躍一旦撤軍,他們該怎麼辦。

這是曹躍公然向清政府叫板,或者說這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叛國,隻要是中央政府,絕對不允許這種公然向朝廷叫囂的情況發生。慈禧並不是拿不出這些東西來,可慈禧看出來了,曹躍並非真的想要銀子要槍炮,曹躍是在用這些東西試探自己,即便自己把銀子和槍炮送過去,曹躍依舊會繼續索要。

曹躍就是一個吸血鬼,他會不停地吸幹朝廷的一切,包括統治!

朝堂之上,所有人大聲痛罵曹躍,但是罵的再痛快,也擋不住曹躍撤軍的腳步和聯軍禁軍的腳步。殲滅六千洋人的曹躍,已經成為朝廷最大的希望和倚重,曹躍一走,朝廷必定擋不住八國聯軍的腳步。而朝廷隻能從京師出逃,逃到哪裏去呢?向西,一路向西,進入西北,曹躍的地盤——話又說回來了,還是必須仰仗曹躍,他們才能獲得安全。

左右前後都離不開曹躍這個狼崽子了。

此時聯軍已經陸陸續續在天津重新集結了32000人,包括一個建製完整的日本第五師團(18000人)以及14000各國聯軍士兵。這32000人中,意大利1人,奧匈帝國1人,他們都扛著軍旗代表本國,法國從越南殖民地帶來一個營的法國白人士兵和一個團的越南土著士兵,英國人依舊是印度兵,號稱最勇猛的廓爾克營和錫克營,德國人將自己在青島的僑民武裝起來,也組成了一個營的兵力,而且德國皇帝下令由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率領兩萬德國士兵從德國本土開赴中國戰場。

經過各國帝王和領袖們溝通和協議,大家一致認為應該由瓦德西元帥擔任聯軍的指揮官。

瓦德西並不想來中國,剛剛出任德國的他因為與德意誌帝國宰相克洛德維希爭權,但瓦德西因為在德國名望慎重,對新任宰相並不恭敬,且對帝國其他軍官也看不起,又和德國陸軍總參謀長阿爾佛雷德·封·施利芬不和,以至於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不得不將他明升暗降。

施利芬提出的施利芬計劃,恰恰就是二戰時期閃電戰的雛形,一戰時期德國執行施利芬計劃取得空前碩果,卻因為指揮官小毛奇的失誤導致德軍在馬恩河戰役中失敗,最終德國一戰戰敗。

瓦德西對於皇帝支持施利芬非常不滿,恰逢義和團運動爆發,威廉二世為了平息瓦德西的怒火,也是為了讓這個倔強的老頭滾得遠遠地,於是派遣他擔任德國遠征軍的司令。威廉二世又致電給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以及美國和法國的元首,而由於德國的遠征軍高達兩萬,且實際指揮官是俄國人,所以大家並沒有反對,尼古拉二世與威廉二世商議,隻要你不幹涉我在中國東北的利益,即便總司令是條狗我們也同意。

於是,瓦德西才得以擔任“國際元帥”,但是現在瓦德西元帥現在還在海中海的船上,所以聯軍的指揮官依舊是列克謝耶夫。

雖然日本陸軍士兵人數最多,高達18000人,再加上前期投入的6000士兵,總數達到24000人,但由於日本在國際地位太低,所以大家都看不起他們,聯軍的總指揮不可能由日本人擔任。

而俄國士兵現在雖然隻有4000人在天津,但有10000士兵正在從海參崴到天津的船上,此外俄國還發起了陸地攻擊,俄國沙皇派遣了18萬入侵中國東北,所以聯軍的實際總指揮一職依舊由俄國海軍中將列克謝耶夫擔任,而且名譽上,列克謝耶夫還擔任八國聯軍副司令的職務,在瓦德西元帥沒有抵達中國之前,一切依舊是列克謝耶夫負責指揮。

8月3日,大雨終於停了,聯軍指揮官俄國海軍中將列克謝耶夫將軍在與其他人商量之後,決定留下了4000人防守天津(4000留守人員中包括傷員近3000人左右),率領28000人向北京進軍。這3000傷員多半是由天津之戰武衛前軍和清軍北洋海防部隊以及練軍,綠營抵抗導致,留守司令官為英國人沃特森。沃特森下令對天津進行報複,搶掠了不少天津普通百姓人家,導致天津地區的百姓們對洋人更加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