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大雨下了一夜,翌日(8月9日)早上才有所減緩,天空裏還是下著蒙蒙細雨,威風吹過,凍得人們絲絲發冷。
一大早整個北京城宣布解除了戒嚴,百姓們終於可以走了出來喘口氣了。可百姓到了城門口的時候卻依舊不能出城,城內的西方國家探子也沒有辦法將政變的消息傳遞出去。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能出入北京城,例如拉糞的糞農,除非間諜藏在糞桶之中逃出北京城。
百姓們一個個都走了出來,並忽然從公告上看到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消息:光緒皇帝複位了,他重新成為了大清國的實際皇帝,而不是一個傀儡。
一時之間,京城內百姓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完全不了解內情的人們此時忽然大悟,原來曹躍入京不是為了防禦帝都,而是兵變啊。
有民間人士和喜歡談論天下大勢的人立即猜測起來,從招惹八國聯軍,到朝廷中的後黨紛紛自相殘殺,再到執掌重兵的後黨與八股聯軍對抗,再到支持皇後的武衛前軍天津兵敗,武衛後軍與武衛左軍從京城調往豐台與通州抵擋八國聯軍,再到西北血軍入京城,而後一天之內包圍紫禁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救出皇帝,囚禁太後……
兵變——救出皇帝——逼迫慈禧退位!
好一招連環計,好一個新“玄武門之變”!
北京城的百姓們終於再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帝王人家無親情了,兒子發動兵變囚禁母親,這件事怕是隻有帝王之家才能做得出吧。
曹躍應該早就投靠了光緒皇帝,隻等著慈禧的後黨自亂陣腳。
好事者紛紛猜測起來,曹躍到底是什麼時候歸順的光緒帝,畢竟整個大清都知道,清帝國的掌權者慈禧是一個多麼厲害的女人,可偏偏就是這個女人,栽倒在了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手中——光緒和曹躍。
民間百姓最喜歡談論的就是宮廷內的消息和新聞,尤其是北京城的百姓,見過了太多的宮廷政變和仇殺,經曆了太多的朝代更迭,因此養成了本地百姓特別愛談政治愛談朝廷的習慣。昨天晚上估計沒有幾個人睡得著,甚至很多人家將兒女們都藏在地窖裏,免得被兵禍傷害。
頻繁的大軍調動讓大家心驚膽顫,如今終於真相大白,於是有清閑的便跑到茶館裏喝茶閑聊起來。茶館這個地方最是容易被大家接受,一般什麼流言隻在此醞釀發酵流傳。
北京百姓比較喜歡侃大山,這個毛病打幾百年前就有,民國出生的相聲大師侯寶林有一次在一個相聲裏說北京人說話特點就是囉嗦,一句話必須分成幾瓣,中間必須穿插鋪墊高潮收尾,每一個北京人說話都跟講相聲似的。
有幾個跑到茶館裏的爺們胡侃一頓,每個人都按照自己心中猜測將這幾天的故事傳得玄幻至極。
“六爺,您為什麼曹躍敢冒天下大不畏發動兵變,投靠光緒皇帝嗎?”一個二爺一副我知道你們都不知道的模樣問道。
“怎麼?你知道嗎?”叫六爺的也存了一肚子話反問。
“那是自然!我隻跟你一個人說啊,別人我都不告訴他,那是因為一個人,恭親王鬼子六奕?。”這位二爺神秘兮兮地說道。
“啥?恭親王?他不是三年前就死了嗎?”六爺倒是沒想到他會說到鬼子六。
見到對方被自己的言論詐住,二爺頓時興奮起來,擼起袖子就說道:“當然,你還不知道吧?恭親王奕?與慈禧太後鬥了一輩子,臨死之前留下一計。”
“什麼計?”
“你知道,恭親王再怎麼說也是愛新覺羅家的男人,慈禧太後是葉赫那拉家的人,所以恭親王這一輩子就是要把天下討回到愛新覺羅家手中。”
“廢話,這我還不知道,你說重點,恭親王留下什麼計策?”
“恭親王知道如今掌握兵權的大員要麼是縮頭烏龜,要麼就是忠於太後的後黨,沒有人敢反對太後。所以恭親王就私下找到光緒皇帝,定下一計,培養年輕將軍,讓年輕將軍取代老將們,忠於陛下。”
“是嗎?所以曹躍就是恭親王定下的人選?”
“當然了,要麼你看,怎麼三年前恭親王府上的格格和曹總督定親,你想想啊,這曹總督之前說是黃河邊上一個腳夫的兒子,還是個漢人,因為戰功被抬籍為鑲藍漢軍旗,做到最大了不過是個包衣奴才,怎麼有資格娶格格做老婆?”
“哎呀,你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三年前這件事還鬧得轟轟烈烈的。”
“是吧?我說的沒錯吧,恭親王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女兒那個叫做藍祺兒的格格卻沒有死啊,這婚約還是有效的是吧?再說這曹總督,那也是一位神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西北、四川、新疆,兵鋒所指所向睥睨啊。他早就效忠於皇帝了,不過就是為了隱藏自己,假裝投靠太後,取得信任,從而取得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