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推行新政的最佳人選(1 / 2)

為了便於管理災民,王兵出台嚴苛臨時法令,嚴謹搶劫、強奸、殺人等行為出現,避免勞動力受到不必要的損失,王兵以其極端認真負責的性格與行為,將人力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王兵殘酷而冷靜的舉措大大地加快了兩天鐵路與承德兵工廠的修建工作,日本人原以為兩年內修建好這兩條鐵路,豈料到在王兵的主持下,隻用了四個月鐵路路基就修好了。隻不過每十米的路基旁邊,必有一具屍體埋在下麵。

最先修好的是灤承鐵路,即從開灤到承德的鐵路,日本人將軍火用軍艦卸載在灤南的金銀灘港口,再用火車從灤南運到承德,在承德的兵工廠裏組裝,從承德再運到京師。

如果不是德國人橫加幹涉,中日雙方也不用如此複雜,王兵更不需要急得少白頭地處理此事。

兩條鐵路修建完畢之後,王兵也沒有讓這些工人們閑著,開始重新修建北京到天津,北京到張家口,北京到漢口的鐵路。以極低的價格來修建鐵路,可付出的是人的生命代價,王兵的嚴謹也讓許多人不寒而栗,昔日性格耿直的他,如何成為天下第一酷吏的。

曹躍將後勤的事兒交給王兵之後,便開始準備一番,因為在他計劃之中的另一位朝廷重臣,湖廣總督張之洞即將抵京了。

李鴻章、張之洞和他曹躍,在王宇給曹躍送上的朝廷三角藍圖之中,是另一個朝廷穩定的支架。

原本湖廣總督張之洞在三個月前,即光緒複位的時候便離開了漢口,前往北京覲見皇帝陛下和皇後陛下。

但張之洞因為政局的關係,一路故意走走停停,幾經輾轉。

他這支老狐狸比李鴻章清閑的多,在沿江各地拜訪了一陣,甚至在上海還住了十天,才動身北上。張之洞走得慢的一個原因,就是他不清楚現在朝廷的局勢,尤其是曹躍在將庚子罪臣全都下獄之後,他不能保證曹躍會不會突然對他下手——盡管他不是庚子罪臣。

曹躍在隨後的表現,讓張之洞安心不已,除了兵變的第一天處理了朝廷中的後黨之外,曹躍並沒有大開殺戒,京師裏義和團的人少部分因為殺了人逃走外,大部分義和團居然支持曹躍的領導,聽從其調遣。

在最後的戰鬥之中,曹躍手下軍隊更是將八國聯軍打得落花流水。

張之洞此時還是沒有前往京師,他要繼續觀察曹躍,一般這種戰勝的情況下,年輕的“中堂”必定要得意洋洋不知分寸,可曹躍並沒有表現如此,他見好就收,主動放下利益,選擇與列強一一和解。

懂進的人不少,但懂退的人不多,能夠進退自如的,更是少之又少。這世界少不了那些貪得無厭的人,更少不得那些不知進退的人,後世次例更是多。比如股票市場之上,能夠看中那一支股票升值並埋下來的人很多,可是買完之後能夠賣出去才是本事,很多人手裏握著股票就等著它漲漲漲,卻不知進退,翻了一倍不夠翻兩倍,翻三倍一直到崩盤,全都是貪念所致。

張之洞在觀察曹躍是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堂,未來的中國需要人支撐,張之洞已經將曹躍視作未來中國的脊梁,等他和李鴻章、劉坤一這一批人倒下之後,一切都將有曹躍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