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新政改革(一)(1 / 2)

不知不覺,從張之洞來到京師到現在現在已經過去一個月的時間了,天下的形式越來越清晰,清廷殿上,光緒皇帝越來越少出現。而軍機處諸位大臣也開始攬起權利,曹躍、李鴻章、張之洞,三相共國,就像是一麵桌子的三根支柱一樣似的朝廷朝綱極其穩定。即便光緒皇帝不用上朝,三個宰相也能穩妥地處理各項奏章,三相共國的局麵讓李鴻章和張之洞這兩個傳統意義上的士大夫代表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那就是西方國家的君主立憲製的雛形,就是相權高於皇權,在中國,在大清朝廷,一直以來都是皇權遠遠淩駕於相權,清朝是中國曆史上皇權的最高峰,也因此導致了最終皇權的崩潰,所謂盛極而衰就是這樣的道理。

曹躍帶兵入京,自認“宰相”之後,又扶持有能力有經驗有威望的張之洞與李鴻章二人共同治理國家,這才導致了相權壓倒了皇權,中國有走向君主立憲製的可能。

三個宰相各司其職,也各有所長,尤其是張之洞掌管著的郵電部,表麵上說是郵電部,實際上他在主持者新政改革。

幾天之前,兵部漢尚書胡聘之也順利入主軍機,與張之洞一起推行新政改革。胡聘之當初是堅定的維新黨,支持光緒在山西推行維新變法,後遭到流放被曹躍所救,在甘肅河西走廊秘密推行變法,大獲成功。但胡聘之也從那開始知道,中國曆史上想要變法成功,最大的依仗不是變法有多好對國家有多好對人民有多好或者對社會有多好,而是需要強大的武力保障,隻有曹躍這種梟雄軍閥做靠山,胡聘之的新政才能成功。所以胡聘之現在反倒成為西北係的骨幹,堅定地支持以曹躍為核心的西北係。

胡聘之入主軍機處之後,全力輔佐張之洞推行新政改革,他們推行新政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開放言路,這一點與戊戌變法的時候一模一樣,即開放報紙,解禁報紙。但是這一條卻遭到曹躍的反對,曹躍是反對貿然地開放言路,因為如此一來會導致各種妖魔鬼怪橫行。而曹躍在陝西甘肅也是控製言路,言論隻有掌控在西北宣撫使的控製之中才能說話。

張之洞對此大為惱火,和曹躍辯論數次之後,雙方才達成一致,各地允許開辦報紙,但要設立報業委員會,受郵電部管轄,同時繳納數量不菲的報業抵押金,用曹躍的話來說就是,辦報紙可以,但你的報紙要宣揚正能量,別天天盯著政府的錯,一味地以監督者的姿態來指責執政者。如果發現某一家報紙每天都在醜化政府,宣傳不利於政府統治言論,不但會沒抵押金,還會抓捕所有報館的人。

由此可見,曹躍並非一個能夠給民眾自由的人,他內心之中是一個獨裁者。

張之洞勉強答應了曹躍這條限製報業的要求,但新政改革的第二條,削減一些不必要的衙門的時候,要求曹躍絕不能再插手。曹躍沒心思插手,張之洞隨後取締了一些不必要的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