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鐵路和海運的合作之外,英國新任大使薩道義和曹躍談的最多的就是西藏和英屬印度支那(緬甸、老撾、柬埔寨)的問題,英國希望中國能夠將西藏交給英國人來看管——就像其他藩國一樣。
這不可能!
曹躍立即嚴詞拒絕,他明確告訴薩道義,西藏和印度支那不一樣,英國人用武力征服的這些地方,是清國的藩國不假,可是西藏不是藩國。西藏是大清帝國無須懷疑的領土之一,是大清帝國的固有領土,自古以來西藏都是中國的特區。從康熙年間西藏向中央政府納臣開始,西藏的聖僧喇嘛必須由中央政府來承認,西藏的土司也必須完全聽從中央政府的領導——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西藏和英屬印度支的那貢榜王國(緬甸)、寮國(老撾)、金邊王國(柬埔寨)、沙阿王國(尼泊爾)等國家在從屬意義上完全不同。
薩道義對於中國的藩國政策並不認可,在他看來,西藏應該和寮國等國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英國入侵這些國家盡管冒犯了中國,卻沒有涉及到中國的領土。
曹躍則明確表示,對於中南半島上曾經的中國藩國,在清政府虛弱的時候,英國人強占為殖民地,清政府不打算追究了,也不打算和當地的反英國民族獨立武裝有任何瓜葛,並且承認英國在中南半島上的領導地位,以此來換取英國承認中國對西藏合法統治。
薩道義考慮之後,向英國首相貝爾福發電,在英國議會討論之後,認為既然英國無法竊取西藏,不如鞏固英國在中南報道的領導,並且換取中國清政府的信任。
隨後,薩道義正式向中國表態,英國政府承認西藏屬於中國領土。
在正式解決了西藏問題之後,曹躍也開始重新考慮中國省份的劃分。
中國有一些地方迄今為止使用的依舊是土司製度,土司製度給與了邊疆當地貴族特權,讓貴族代替中央對偏遠省份進行統治,然而給與部分貴族特權的方式,會使得一部分貴族逐漸擁有獨立的條件。尤其是在十九世紀末開始,各種民族運動不斷興起,部分少數民族貴族則希望成立本民族國家。以俄國人支持的畏兀兒人不斷鬥爭,希望建立**********斯坦帝國,在經過了康熙滅大小和卓和左宗棠平新疆之後,中央政府才逐漸地控製住了新疆。
但這種少數民族貴族高度自治的土司統治製度給不少列強空子可用,如果少數民族貴族持續受到列強的引誘,又會發生邊疆騷亂和叛亂戰爭。
所以在與薩道義會談期間,曹躍立即著令理藩院,準備在西藏、蒙古等地建省,按照曹躍的設想,青藏地區將建立西康省、西藏省、南藏省和青海省,而蒙古地區將劃分更多,分別是綏遠省、熱河省、察哈爾省、寧夏省、唐努烏梁海省、東蒙古省、西蒙古省、嶺北省。
在軍機處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曹躍以強硬態度要求所有人必須支持邊疆建省的問題,中國不允許出現地區少數民族自治政府,少數邊疆民族可以成為政府工作人員,但絕不能出現一個獨立地區政府。
盡管有很多人反對曹躍的舉措,認為他小題大做,可是大家還是被曹躍的堅決態度所震懾住了,最終光緒皇帝批準,邊疆地區建設省份,新增十二個省。
理藩院立即將信函快馬加鞭送到青藏地區與蒙古地區,曹躍提出省長將由各地土司王爺擔任,但是隻有中央才有權任命各省省長,且省長之位不能傳子,最長十年最短三年必須一換,實現名譽上的地區改省製度,完成帝國的統一和中央的進一步集權。
如果不是英國人覬覦西藏地區,曹躍並不會這麼急切地進行土司地區改省治。土司地區的民生製度與內地地主士紳統治方式有著極大的不同,以西藏土司為例,西藏有大小土司三百多人,而奴隸更是不計其數,土司製度一直以來都是清朝統治西藏以及西南等地的最有效方法,貿然改省會導致許多土司心懷不滿,從而引發更大的麻煩。
可是英國人的野心嚇了曹躍一條,他立即提出改省計劃,改省之後大清國擁有了三十四個省和一個直轄州(海州,即現在連雲港)。
9月13日,中央政府激烈的土司改省終於惹來了麻煩,西藏旺達土司因不滿西藏改省製度,在英國印度總督的唆使下,起兵發動叛變宣布獨立。
藏區副都統措樂達宗率領藏軍平叛,但不敵旺達的叛軍,措樂達宗兵敗被殺,其下屬立即向四川和青海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