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歸還的國寶並不多,一共不到六十件,這與圓明園中被搶走的國寶數目相比少的可憐,但是這也開啟了中英外交領域的新篇章,曹躍向英國國王送去感謝,並代表中國清政府非常感激英國政府。
由於英國國會內部激烈爭辯,還沒有決定是否對俄國直接動手,因此霍爾奇和曹躍簽署完畢諒解備忘錄之後,首先決定參觀一下中國的最大的兵工廠承德兵工廠。霍爾奇打算通過參觀兵工廠來對中國的實力進行側麵的評估,中國能否有能力把這個仗給打下去。
16日,東北方向前方戰報消息再一次傳遞到曹躍的手中,第三軍團已經與俄國人全麵交手,ABC三個集群對俄軍的突襲並不意外,但意外的是俄國人的防備力量非常薄弱。參謀總部則判斷,俄國人之所以沒有多中國軍隊做出防禦的原因有三點,第一點就是俄國人一項看不起中國,人為中國人不敢主動進攻,尤其是俄軍統帥庫特帕羅金甚至連日本軍隊都看不起,就更別說中國軍隊了,即便中國軍隊兵出中亞和北亞,庫特帕羅金依舊固執地將所有精力放在對付日本人身上;第二個原因是俄軍主力部隊被日軍拖在遼陽,而後方的部隊全都是剛剛成立不到半年的新軍,俄國人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在遠東幾乎是拉壯丁的方式湊了將近四十萬人,但是這四十萬人之中真正有戰鬥力的部隊全在遼陽;第三點原因則是俄軍的鋪子攤得太大,東北地勢遼闊,俄國人用二十萬主力部隊放在遼陽,十萬預備部隊放在奉天,而長春、哈爾濱、龍江、牡丹江、海參崴、廟街等地軍隊加起來才不過十萬人,兵力嚴重分散,導致顧前不顧後,反觀中國軍隊除了正麵出擊的十五萬軍隊,身後還隨時跟隨者十萬補充部隊外,東北各地支持朝廷對俄國開戰的百姓不計其數,再加上防禦一方總是被動與進攻一方,因此導致俄軍甚至無法相互支援。
第三軍團三個集群同時開戰,但效果各不相同,其中進攻哈爾濱的A集群(39軍)戰果最為輝煌,而B集群(****)在長春的戰果稍遜一籌,反倒是兵力最集中的C集群(35軍、36軍、37軍)被俄軍利涅維奇的十萬奉天城防部隊拖得頗為狼狽。
10月17日,哈爾濱外圍俄軍防禦陣地被攻克,中俄雙方在哈爾濱火車站以及俄國人生活的道裏區與道外區陷入了與39軍混戰之中。
10月18日,長春被****攻破城門,雙方發生激烈交火。
10月18日下午,利涅維奇派遣一個哥薩克騎兵團追擊不斷騷擾的中國軍隊,但隨即這個哥薩克騎兵圖遇到了冉東派出去的蒙古八旗騎兵,雙方展開了一場最原始的騎兵大戰,哥薩克騎兵團全軍覆滅。
10月19日,哈爾濱火車站被39軍攻克,俄軍哈爾濱守軍向北(即鬆花江大橋方向)撤退。39軍軍長李亮下令391旅接防哈爾濱,392旅與393旅繼續追擊俄軍,而已經度過鬆花江並繞到鬆花江以北的394旅與騎兵團則對呼蘭縣俄軍呼蘭火車站發起了猛攻,兩日內呼蘭縣被攻克,徹底切斷了俄軍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