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留給曹躍的棘手問題(1 / 2)

1905年7月12日,曹躍作為大清國軍機處首輔大臣,來到了旅順,與日本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進行了交接儀式,從此之後宣告著旅順大連等遼東地區回到了中國手中。

卡爾森記者與其他記者見證了這一曆史性的時刻,並且為曹躍和小村壽太郎的交接儀式進行了拍攝留念,這次拍攝是以電影方式進行記錄,後世的人從小村壽太郎難看的臉上就看得出來,這小日本是真心的不甘。曹躍當然知道小村壽太郎為什麼這麼鬱悶,因為在與中國交接完旅順大連之後,他即將前往平壤,與俄國遠東司令利涅維奇進行談判,商討解決朝鮮半島的問題。

俄國人失去了中國的利益,絕不會輕易放棄朝鮮的利益,但是由於英美從中調解,最終俄國還是鬆口了,他們的要求就是朝鮮依舊是南北分治,不過俄國要求取得平壤與漢城兩個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同時擁有仁川港、鹹興港、元山港等重要港口,日本隻能保留釜山港和蔚山港。

日本人扶持大韓帝國在朝鮮南部建國,俄國人扶持朝鮮帝國在朝鮮北部建國,當初在光州起義的朝鮮王國,則同時被日本人和俄國人拋棄了。無奈大批朝鮮王國的支持者和家屬們紛紛乘船前往中國,這些人大概有一百萬人,大量的移民讓中國政府很頭疼。為了安置移民,曹躍決定將這些移民安置在各個省份之中,平均一個省安置5萬人。然而朝鮮人的生活習慣和中國人很大不同,而且朝鮮人脾氣急經常惹事,所以在中國境內他們的名聲越來越不好,很多地方都產生了歧視朝鮮人的行為。

為了讓這些朝鮮移民安心在中國生活工作,清政府出台了許多法律法規要求不得歧視朝鮮人,但是對於朝鮮人排外不與漢族人溝通,保留自己民族習慣和語言的行為,清政府也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希望朝鮮族家庭需要與其他民族通婚來適應當地習慣,如果依舊保持著朝鮮的作風,則需要適應其他人的語言習慣,並禁止建立朝鮮村、朝鮮鎮和朝鮮鄉,避免單一民族習慣製造出來的認為屏蔽。

1905年的7月13日,曹躍簽署完畢交付條約之後,隻剩下庫頁島、關島、北馬利亞納群島、千葉群島等地尚未接手了,尤其是庫頁島,條件艱苦幾乎沒有人居住,誰去哪裏生活都是一種折磨。

幾乎所有軍官都暗中托人向曹躍報告說不希望前往海外海島生活,希望留在大陸,曹躍也很頭疼,這些海島的戰略價值非常高,不可能就這樣放棄。曹躍頭疼不已的時候,王宇向曹躍報告,帝國元老院已經組建完畢,總計有元老365人,曹躍笑道:“怎麼跟一年的時間一樣,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六十五人。”

王宇笑道:“其實擴大之後是有三百六十一人,後來還是虞立民的建議,不如就三百六十五人,代表三百六十五天吧。所以我們又增加了四個名額,這四個名額我們不知道該給誰了,還請主公定奪。”

曹躍說道:“很難定奪嗎?你有什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