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總結反思(1 / 2)

按照計劃在將軍們分別述職之後,於7月17日召開戰役總結會議,所有軍官不再闡述自己軍隊的戰鬥過程,而是對戰場戰役進行充分的反思和陳詞,同時將這些經驗彙總整理之後,編入教材,供所有軍官進行合作交流,促進軍官水平的發展。

而在總結會議之後,整理好戰功,曹躍將向光緒皇帝請旨授勳,皇帝批準之後,宣讀聖旨,隨後召開授勳大會給將軍們進行授勳儀式。授勳儀式結束之後,一部分軍官要留在北京,一部分軍官放假,還有一部分軍官麵臨著位置的調整,將準備去其他軍隊擔任軍官。在1905年年末,全軍旅級軍官將要麵臨著調整,基本上都不再自己原來的位置上,有的升遷,有的平級調動,有的編入其他地方,甚至還有的退役擔任朝廷官員。

軍事改革一項重大的創新,就是打破了封建家長製度的軍事體係,全國隻有一個大家長就是曹躍,盡管下麵會有一些小團體,但是曹躍會遏製小團體的壯大和發展,避免出現軍隊中過於強大的團體威脅自己的位置。

安頓好家屬以及各軍官述職結束,時間到了1905年7月17日了,準備授勳的全體軍官到齊了,於兵部大禮堂進行總結大會。

曹躍要求將軍們對戰場反饋進行反思,他提出,一個不會反思自己得失的軍官,隻配去當大頭兵,並且點名要求聶嘉第一個作報告。

聶嘉早有準備,他的戰場終結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他沒有表明自己的功勞,而是開篇直接就說道:“現代戰爭,更加依靠後勤服務,我認為我軍現階段依舊沒有對後勤保障方麵做出足夠的重視,後勤服務士兵與前線士兵的比例為20:1甚至於25:1。當發生戰爭之後,一線士兵不得不轉為保護後勤糧草彈藥補給的運輸隊,使得戰術執行方麵大打折扣。以本次北亞戰役為例子,我軍前期出動士兵12萬人,後期補充士兵8萬人,而我軍在後勤方麵投入的人次卻高達50萬人次,這說明後勤方麵我們投入幾乎是一線兵力投入的兩倍。更說明我軍嚴重依賴著後勤的保障。

我軍此次在北亞戰役中獲勝並且成功壓製這俄國軍隊,其主要功勞並不在一線部隊的身上,反而是後勤士兵以及協助運輸的牧民,還有來自於陝西與山西的駝隊。一旦俄軍偷襲我們的補給線,我軍北亞戰役勢必會因後勤補給而崩潰。但所幸的是,俄軍的補給線更長,再加上冬天到來,俄軍不敢進行長途奔襲偷襲我第一軍團的後勤。同時,我軍以及與俄軍談判,也避免了天暖之後俄軍對我們的偷襲。

所以我的戰場終結有三條,第一條,後勤將會在未來戰爭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建議後勤人員與一線士兵的比例為1:5,即我軍12萬主力士兵,應配備2。4萬職業後勤士兵,專門服務於軍隊。第二條,我軍長期存在歧視後勤部隊的慣例,往往將最差的軍隊發配負責後勤方麵,這也導致了後勤難以保障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將來在著手軍隊改革的時候,我君一定要糾正這種落後的觀念。最後,我均缺乏後勤保障各個方麵的專業人才,如輜重、統計、電報、運輸、通信、保養等方麵,我希望將來我軍各大軍校從現在開始著手建立全麵服務於軍隊的專業後勤士兵與軍官。我的報告就次結束,還請大家討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