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進入到了中華帝國四年9月了(即西元1908年),在曆史上這一年大清國矛盾重重,各地起義不斷,外國幹涉越加嚴重,清政府的皇族內閣也在玩弄著中國的開明人士,使得大家對清政府越加不滿。
但是現在,曹躍主政下的中國沒有給別人機會,首先庚子事變使得中國的損失降到最低點,中國沒有背負巨大的債務導致國家發展困苦,而在日俄之戰中,中國獲得了巨大的戰爭紅利——民族自信心和團結性,全國上下圍繞在中華帝國皇帝曹躍的周圍,讓這個國家始終處在最正確的方向上。
而在中華帝國建立之後,曹躍做了一件最英明的事情就是讓元老院的元老們參與立法,從而將全國的士紳地主讀書人便將王爺們網絡在自己的手下,讓中華帝國取代大清之後,短短幾年中國重新穩定下來,並大踏步的發展。
當然,他更要感謝的是中華帝國的兩個敵人,日本陷入戰後經濟低迷,俄國陷入自己的內亂,而南邊的英國人也因為和德國的競爭而不得不將精力放在歐洲,中國處在最適合發展的時機——而曹躍抓住了這個時機。
如今的歐洲相對來說比較平和,歐洲人過著奢侈的生活,但是歐洲人對待他們的殖民地卻非常殘酷,尤其是非洲殖民地的黑人們,飽受折磨。不過平靜的歐洲也因為德國的發展而威脅到了世界霸主英國的地位變得越來越有火藥味道,這其中最能夠引起英國人敏感神經的反倒不是德國本身,而是德國為中國建造的兩萬六千噸炎龍級超級戰列艦。當初中國向德國提出這個要求之後,德國人用了一年的時間設計,用了三年時間來長時間早第一艘。
建造兩萬六千噸級超級戰列艦對德國來說不吝為一場大考,甚至於德國人都不想賣給中國了。
如今第一艘炎龍級戰列艦已經建造了百分之八十,而它的造價達到了300萬英鎊,折合龍幣21億,中華帝國每年支付5億,如今總算是完全償清。
炎龍級戰列艦長180米,寬26米,主裝甲厚度300毫米,首尾橫向裝甲300毫米,指揮塔裝甲厚300毫米,標準排水量23000噸,滿載排水量26000噸,標準成員960人,最高航速22節,標準航速續航距離(10節)7000海裏,即一萬三千公裏。而中國與美國的太平洋寬度僅僅為九千七百公裏,可以說炎龍級戰列艦甚至續航一次航行於中美之間。
而炎龍級戰列艦主炮為6座雙聯裝305毫米口徑主炮,同時配14門150毫米副炮,18門88毫米防魚雷放空機關炮,6座5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而炎龍級戰列艦甚至比剛剛下水的英國無畏號戰列艦航速還要高,裝甲還要厚,火力還要強大,以至於英國人的無畏號戰列艦一下水,就已經過時了。
這也難怪德國人甚至於都不想將這艘戰列艦交付給中國了,畢竟他們製造出來就可以壓製英國海軍。
曹躍等不及德國人完全建成,他派遣中華帝國海軍總長兼太平洋艦隊司令李準直接前往英國,接受這第一艘炎龍級戰列艦,曹躍直接將其命名為炎龍號戰列艦,而另外四艘炎龍級戰列艦的名稱則為燭龍號戰列艦、黑龍號戰列艦、白龍號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