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嫣拿了其中一節便在上麵打了七個孔,挖去了內膛,又用一小段朽木做成笛塞嵌於吹孔之中,又剪了自己一縷縷青絲做成了笛膜,自己又在竹殼上上刻了竹影的式樣,一個簡約的七孔笛便作了出來.
曦嫣闊步於河邊,兩雙明眸凝視河麵,胸膛平展朱唇微動,雙臂微微下垂。便吹出一首笛曲《梅花三弄》,那曲聲便如同梅花獨立疏籬,誌趣未窮。傲然於冰穀,迎合於寒風。燦爛比夏花,靜美勝秋葉。就連那渺渺而稀稀的星火也仿佛被那雖隔天涯,卻心在咫尺的笛曲所感動。
梅花白如瑞雪,馥鬱芬芳。那曲調生於所歡,死於所悲。,遠處又傳來成千上萬個亮點,似飄絮,似翻銀。乍一看便是那螢火蟲,隻見那微微的光亮,便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光環,這時那匹馬也便複醒,看見了螢火眼睛裏邊來了神追著螢火蟲盡情的酣鬧。
山頭中依舊傳來清揚的笛曲,此時曦嫣想起了《梅花三弄》之祖桓伊,一個至情之人,雪與梅本是格格不入,而桓伊三譜梅花三調,將梅花映入雪中,又將雪寄魂於梅。做到了梅中有雪,雪中有梅。其曲質樸恬淡,撓人心扉。
“但焉知這便是賜予知己之作,因為有人知自己的曲,便會知心於他,因為知曲知心便會彼此相知,彼此相知便會做出如此的婉轉仙樂。 \"
“知曲兩人相奏,知心那麼與知心之人演奏仙曲時那動人之曲便設入兩人的心魄久久不願離開那魂牽夢縈的意境。終不求人更賞音,隻當仰麵看山林。一雙閑手無聊賴,滿地斜陽是此心。”
隨著思想的遠離,《梅花三弄》也到了曲末。
最後一個優美動人的笛曲伴隨著最後一個曲調戛然而止,曦嫣歎道這曲子渾然天成,又有著這清脆無水的七孔笛吹走,我看就連天上的仙人也會排列如麻的聽我吹奏這《梅花三弄》。
但是如果有人配合這古箏便深的詞曲之妙也,但如此包含感情的箏曲我看天下間也隻有項王在死前所彈奏的《垓下歌》才富含感情和悲壯。看來天下也隻有項羽配與我的笛曲和奏這首《梅花三弄》啊。
隨著笛曲的結束,那天邊的明月也漸漸懸在了中天。曦嫣回到了火堆旁邊,席地而坐但卻不見那匹馬,曦嫣向遠方樹林看到,遠方的樹林漆黑的連樹影都看不見,幾層薄霧環繞在樹林之中,好似一點亮光這些霧都會將其吞噬。
曦嫣喚了幾聲卻絲毫無動靜,便惴惴不安起來,拿著火把準備尋找之時便看見水麵冒起了一團團的水泡,而且越冒越大,曦嫣不知是何物便拿著火把照起湖麵來。
還沒有看見就聽得一聲巨吼從水裏傳出,仿佛是一個很大的怪物曦嫣想到,正欲拿劍,便被那怪物拍打的出來的水柱擊的遠遠的,撞入了山林的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