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長久地審視著艾倫,漸漸地,一絲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現在他臉上。“是的,的確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在這裏會幹得不錯。我可以為你祝福嗎?”
他伸出手與艾倫相握。艾倫低聲地說:“也祝你好運。”他推開店門,消失在濃霧裏。
艾倫慢慢轉過身,將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處。
這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流傳了幾十年,它有一種人與人之間真誠的力量,這種力量一直感動著我們的心靈,那一份深沉的理解與人間真情久久地溫暖著每一顆塵封已久的心。
哈佛家訓你不能懷疑善良和真誠的力量,當一種心與心共鳴而發出的旋律奏響時,心靈浸潤其中,不由的會獲得一種溫情的通透,而原本覆蓋著的蒙塵也隨之被蕩滌得沒有了影蹤。
默默地行善。
有這樣一位年輕的女士,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死了丈夫,一個弱女子經營著貧困的農場,並且還要養育4個孩子。她得辛苦地從清早忙到半夜,才勉強能夠過日子。不知是什麼緣故,村裏人都不願意和這個女人來往。
她的隔壁住著一個獨自生活的老農夫,因為患了癌症臥病在床。但是,除了這位帶有4個孩子的年輕母親之外,沒有其他一個村裏人,甚至老人的親戚,願意為照顧他的病抽出一點時間。與之形成對照的是,這位自己生活窘迫的鄰居,即使再忙也設法抽空為他做飯。老人在得到她的看護一年後去世。
突然之間,老人的親屬們覺得好運到來,不請自來地跑去律師事務所。
因為據說老人雖然過著節儉的生活,但生前卻存有一筆相當大的財產,他們因此認為那些應該分給自己。可是他們最後連一分錢也沒得到。老人所擁有的錢、農場,以及其他的財產都依照遺囑,贈給了照顧他的那位年輕女士。當律師宣布時,在場的所有人都發出了驚訝之聲。老人深深明白這位女士的辛苦,而且理解她並不是出自一時的同情,她已盡全力進行了每天辛苦的看護。
不用說,從此之後,這位女士的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她已不再需要為了養家而辛苦地工作了。除此之外,對於她來說,還有一項重大的變化,那就是以往她被村裏人排斥、嘲笑的情形也不再發生了。那位老人因為感激她最後服侍他的行為,而將這位女士的善意和她所努力的事實公開,這自然而然也使她因此被大家讚賞與尊敬。不難想像,就算那些無法分得老人遺產的親戚們,在發財夢清醒之後,也會敬佩她吧!
哈佛家訓付出真情的人,一定能夠得到豐厚的回報。
幫助別人,且不圖真正的回報,你會因為施善後覺得自己至少是做了件好事,因而私下會產生一種自我滿足的想法,別人也會對你刮目相看的。
化解矛盾的兩個朋友。
曉雲和小林是好朋友,她們畢業於同一個院校,巧的是,她們又來到了同一家公司,做相同的工作。兩個人親密無間,除了上班要認真工作以外,空餘時間她倆可真是形影不離,成了公司裏讓人羨慕的一對好朋友。可是,最近一段時間,細心的人卻發現,兩個好朋友似乎不那麼“親密”了……原來,曉雲和小林工作都很認真。可是不同的是,曉雲每天從一進公司的門就開始忙個不停,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忙得暈頭轉向。可是再看看小林,人家看起來卻總是從容不迫的樣子。這還不要緊,讓曉雲心裏不平衡的是,到月底統計出來的工作量,自己的還不如小林的高。而且小林深得上司的器重,沒多久,就提升為主管了。不服氣的曉雲想:肯定是小林背後給上司送禮了,真不夠意思,還好朋友呢。就這樣,曉雲就有意無意地疏遠小林了。
聰明的小林,似乎猜出了些什麼,可是由於工作繁忙,一直沒有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談心。這天,公司放假,小林誠懇地約曉雲好好聊聊。
在咖啡廳裏,昔日的兩位好朋友對麵而坐。小林的誠懇終於打動了曉雲,心直口快的曉雲終於一吐為快,說出了鬱積內心已久的疑雲,最後還忍不住埋怨道:“小林,咱們好朋友一場,你給老總送禮也不告訴我,哼,真是太不夠意思了。”
這時,小林才恍然大悟,卻哭笑不得:“我的好妹妹,原來……唉,你真是糊塗啊。”小林沒再說什麼,而是講了一個故事:“有兩隻螞蟻想翻越一堵牆尋找食物。一隻螞蟻來到牆腳,毫不猶豫地向上爬去,當它爬到一半時,因為體力不支而跌下來。可是它並沒有放棄,一次次跌下來,又一次次地向上爬。
另一隻螞蟻則沒有馬上爬牆,它先是觀察了一下牆的四周,然後很順利地找到了一個空隙爬上去。當後者爬過牆,找到食物,開始享受時,前者還在不停地重複著它的跌落與爬起。”
曉雲一頭霧水,小林這時解釋道:“第一隻螞蟻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白領道不出的苦。每天忙忙碌碌的,卻總是忙而無功;感覺付出很多,卻總是得不到老板的肯定;沒有一刻空閑,卻總結不出自己做出的成績。這樣就造成了耗費大量時間,卻效率低下的狀態啊。”
曉雲仔細聽著,忽然,仿佛豁然開朗:“噢,我明白了,你是說第二隻螞蟻則能夠拿出一點時間統籌安排,發現捷徑,這樣效率才更高。對嗎?”
小林微笑著看著曉雲,點點頭,“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