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與孩子談談成長與成才(2)(2 / 3)

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起改變世界宏圖大業的雄心鬥誌自然是好的,但也必須讓他們知道再高遠的理想也必須從腳下開始。“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壘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大智慧,它不僅僅適用於個人的成功,也適用於改變我們生存的這個大千世界。世界的改變,也是從一個又一個微小的個人改變開始的。是像那位帶著遺憾進入棺木的人那樣,把夢想從無限高遠處慢慢萎縮到塵埃裏,還是如那位從自身做起慢慢來改變世界的黑人英雄曼德拉一樣呢?這是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有時候,把思想觀念倒個個兒,我們眼裏的世界就變得不同了。

5做最好的自己

我們對門住著一位小女生,跟淼淼同齡,但不在一所學校讀書。周末放了學,常到家裏來找淼淼一起寫作業。慢慢地,淼淼就發現,女孩做什麼事情都喜歡模仿別人,看別人留長發她自己也養長發,其實她個子矮小留長發根本不適合;看到別人在讀大部頭的名著,她明明看不進去也硬逼著自己去讀,結果把自己搞得很累,成績也受了影響。

“我真不明白曉曉,媽媽,她天天模仿這個,模仿那個,為什麼就不好好做自己呢?其實她自己也有很多優點,但她自己卻發現不了。”

“歸根到底,她還是太不自信。一個自信的人,是不會盲目去模仿別人的,她會想著如何保持自己的個性,做最好的自己。”

由此話題引開來,我想跟孩子們談談另一個女孩子曾經的故事——中央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張越。想來中國的男女老少對她都不陌生。

每次打開電視機,看到電視屏幕上那個胖胖的戴副小眼鏡的張越,都不能不被她深深地吸引過去,隨著她娓娓的敘說,同她一起去體味主人公多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這樣一個外在形象與主持行業有點格格不入的女子卻在主持這一領域裏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與她獨特的個性魅力是分不開的。

二十多年前,張越在北京一所大學讀書。那時候,大部分的日子,她都在疑心、自卑中度過。她疑心同學們會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樣子。她甚至不敢穿裙子,不敢上體育課。大學時期結束的時候,她差點畢不了業,不是因為功課太差,而是因為她不敢參加體育長跑測試!老師說:“隻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師解釋,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為恐慌,恐懼自己肥胖的身體跑起步來愚笨的樣子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可是,她連和老師解釋的勇氣也沒有,茫然不知所措,隻能傻乎乎地跟著老師走。老師回家做飯去了,她也跟著。最後老師煩了,勉強算她及格。

這樣的自卑心理一直困擾著她,直到大學快畢業時,她才有所轉變。隨著讀書的增多,她開始明白,肥胖並沒有錯,她跟任何人一樣都是一個健康的人,有正常的思維,當然也有展示自己、塑造自己的權利。從此她穿起了自己想穿的各種顏色鮮豔的時尚衣服,開始自信地與人交往。

1988年,張越從首都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當上了一名中專語文教師。由於對文學的愛好,她立誌要做一名作家。每天三小時的課程外,她把空餘的時間大量地投入到閱讀中外名著和勤奮筆耕中去,並不時有作品見諸報端。一次,一位在中央電視台工作的朋友來看望她,見她寫得一手好文章,便讓她寫點小品本子試試。這一試,讓她試出了名堂,她由此結識了一批電視人並完全憑借自己的才氣走進《半邊天》欄目組,做了一名節目主持人。

中央電視台是個大腕雲集的地方,主持人、記者、編導都堪稱俊男靚女。能在這個群英薈萃的地方占有一席之地可謂難上加難,何況張越外表不占優勢、專業也不對口,但她憑著自己的真實、自然、平和而又充滿睿智的談吐贏得了觀眾的認可。節目中她口若懸河、咄咄逼人、機智幽默的對白常引得所有的觀眾哄堂大笑。張越的這種創新的主持風格使《半邊天》的收視率直線上升。工作間隙,張越始終沒有放棄學習,這樣的工作與學習使她快速成長,並不斷地從知識中汲取力量,充實自己。

但是隨著閱曆的增加,她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看法:她覺得一次次地重複前路,毫無新意,也會讓觀眾感覺越來越麻木與乏味。1998年的一天,張越突然宣布了一個令大家意外的決定——離開《半邊天》,開始她向往的“自由生活”,尋找與生活新的契合點。從1998年到2000年,張越全部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學習,並讓自己冷靜下來理性思考。兩年的時間讓她放棄了心理上的優越感,慢慢地貼近具體的生活。

2001年初,張越主持《半邊天?張越訪談》,她隨著訪談欄目組一起,一步一個腳印走進尋常人家:工人、農民、乞丐、流浪者、患者、殘疾人……張越盡可能地走進人們的內心深處,一種更結實的自信在她心裏悄悄建立起來。

張越憑著自己深厚的語言功底和深入的采訪,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與意見,慢慢將性格鍛煉成個性。節目中,她短發,毛衣T恤,幾乎是不修邊幅,與眾多的美女主持截然不同,但她機智、潑辣、簡練、文韜武略、伶牙俐齒、直奔主題,也是區別於眾多美女主持的標誌。在了解普通人的訪談過程中,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