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與孩子談談修身與處世(3)(2 / 3)

年少不更事的他以為媽媽太激動了。他們終於有錢了,他可以好好吃上一頓肉,他們已有太久沒吃肉了。可那天回家,媽媽隻給他買了半斤肥肉,把剩下的錢收起來。他跟在媽媽身後委屈地問她為什麼不多買一點。媽媽柔聲告訴他,那錢還有許多地方要用,要給爸爸買藥,要給他交學費……

“可是,媽媽,怕什麼,下個月,他們不是還給我們嗎?”他清晰地記得自己當時給媽媽說的那一句話還有媽媽當時的表情。媽媽驚愕地盯著他,半天無語,既而低著頭出去了。

那一夜,他半夜裏醒來,見爸爸媽媽還在燈下,桌子上擺著白天領來的錢。

第二天,媽媽去外麵買回麵粉,買回肉,做了幾籠包子到市場的一角去賣。

一年後,她開了一家小吃店,店裏隻有三張小桌子。她每天起早貪黑,早起做生意的人都能在她那兒吃到熱乎乎的飯菜,這兒是營業最早的一家。

三年後,她有了一張能放六張桌子的小飯館。

再後來,她在最繁華的地段開了一家飯店,店麵堂皇,每天進賬的錢成百上千……

而昔日那個八歲的小男孩,已經大學畢業,接管了媽媽的飯店,加上現代化的經營管理,他們已在那個城市擁有了幾家分店。

媽媽年紀大了,腿腳又不利索,卻願意在每年過春節的時候,讓兒子陪著她走家串巷,把一袋袋米和麵送給那些曾經像他們一樣貧窮的人。媽媽總不忘加一句:“如果願意,可以到我們飯店裏去找一份活兒幹。”

“媽媽隻領了那一次錢,以後就再沒有去領過了。這些年,她為開飯館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但我終於明白了媽媽的苦心……”說著,這位堂堂的酒店經理眼圈就紅了。

這位經理是我不久前認識的一位朋友。談到眼下90後的孩子,那些越來越張揚的“官二代”、“富二代”越來越習慣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躺在父母為他們建起的安樂窩裏卻不思進取;也有另一些孩子,如他的少年時代一樣,貧窮、困頓,卻沒有了他的那份勵誌,學校裏,他們甚至為獲得一份貧困生救助金而絞盡腦汁。

看到這些孩子,他就不免想起自己的過去,也難免為這些隻喜歡享受不喜歡付出的孩子擔憂。

付出比接受更快樂!我把朋友的媽媽當年送給他的這句話再送給今天的孩子們。接受別人的幫助,體驗人間的溫暖情誼雖然是好,但總不如讓自己去做那一個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心裏來得更坦蕩舒服。有能力付出的人是幸福的,讓自己做那個有能力付出的人卻要付出非同一般的努力才行。

8做善良人,傳遞愛的溫暖

第一次在教室裏見著那位和藹可親的鍾阿姨時,李波還是四川綿陽南山中學高中一年級的學生。

鍾俐悅,一位來自台灣的女企業家,人到中年,思鄉情怯,來成都買了房子定居,又在國內資助了一百六十多位貧困學生。那天,她如往常一樣走近她資助的孩子們,與他們一起談心交流,李波正在那群孩子中間。當她發現躲在人群後麵那個怯生生的男孩兒時,微笑著上前把兩個蘋果兩隻橙子遞給了他。

一個極不經意的溫暖舉動瞬間打開了李波羞澀的心房。離別之時,看著就要上車離去的鍾阿姨,李波不知哪來的勇氣,竟然上前要了她的地址和電話。

此後,李波開始給她寫信:鍾阿姨,感謝您幫助了我們,也感謝您給我們的尊重……

第一次麵對一個與自己隻見過一次麵的阿姨,李波卻覺得有說不完的話。一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十六歲農家少年,誌氣不輸人,但麵對身邊的滾滾紅塵,心中還是有太多的困惑。他多盼望,那位慈祥又事業有成的阿姨能夠給他解答啊!

鍾阿姨的回信,來得比他預料中快,在他的信發出短短一周之後,鍾阿姨的信已飄然而至:小波,貧窮並不是哪個人的錯,更不是被別人看不起的理由。隻有不懂得努力、不去奮鬥的人,才應該受到恥笑……捧著鍾阿姨的信,李波讀了一遍又一遍。原來,如今事業如日中天的鍾阿姨也曾有過貧苦無助的童年、少年,她把貧苦化成可貴的人生財富。

一封語重心長的回信,在那個午後打開了少年自卑緊鎖的心窗。一地明媚燦爛的陽光傾瀉進來,燦然綻放。

此後,一老一少,一個在成都,一個在綿陽,開始了信來信往的日子。李波越來越習慣把自己的心事傾訴在紙上,寄給鍾阿姨,而鍾阿姨的回信總是那麼及時。她不但每月定期給他送來生活費,還不斷在信上給李波加油,給他鼓勵。

2008年5月,大地震毀壞了李波的家園,父親又在此後得重病倒下。李波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他一邊在病床前照顧父親一邊複習自己的功課,也越發瘦了。鍾阿姨得知後,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你是一個有責任心,又很陽光的男孩子,有誌氣,有個性,我喜歡你。”

“小波,你的生命已經掀開新的一頁……你要以寬闊的胸懷來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