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很搞不懂那些批判中國教育的學者教授,難道他們沒有接受過中國教育嗎?他們不也曾經從大學校園裏走出來嗎?而且,他們今天不也正在從事著他們批判的中國教育嗎?”孩子這一連串的發問,問得我接不上來。我不知道,那些動輒以中國教育說事的專家學者們聽孩子如此問的時候,會怎樣回答。
近日在讀餘秋雨老師的《千年一歎》,跟著他的腳步、他的文字去見證世界幾大文明古國曾經的繁榮與今天的衰落。相較於那些古文明今日的衰敗,再看看我們依然在不斷前行的中華文明,相信每一位讀者心裏都會受到衝擊震撼。在他們一行結束那次千禧之旅,一腳踏上祖國大地的時候,餘秋雨老師留下了如此深情的文字:離別之後讀懂了它——這句話中包含著一份檢討。我們一直偎依它、吮吸它,卻又埋怨它、輕視它、斥責它。它花了幾千年的目光腳力走出了一條路,我們常常嘲笑它為何不走另一條。它好不容易在滄海橫流之中保住了一份家業、一份名譽、一份尊嚴,我們常常輕率地說保住這些幹什麼。我們嬌寵張狂,一會兒嫌它皺紋太多,一會兒嫌它臉色不好,這次離開它遠遠近近看了一圈,終於吃驚,終於慚愧,終於懊惱。
那些嘲笑,那些輕視,那些斥責的聲音裏,又何嚐沒有我們自己?
的確,還有太多的不如意、不完美,甚至是不公平、不公正存在於我們身邊,我們也可能會牢騷滿腹,我卻不想讓自己,讓我的孩子心生抱怨。我告訴孩子,當你無法改變周圍的環境時,你就設法改變你自己。當你身邊出現越來越多的冷漠時,請你保持你慣有的熱情與溫暖,也許你會融化你身邊小小的一片寒冰,即使不能,你也不會給那些冷漠之外再裹上一層霜。當你的周圍被一片抱怨聲音包圍的時候,請保持你清醒的大腦,相信你自己,隻要自己肯努力,你總能想辦法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即使最終不能如願,你為之奮鬥過,也可心安無悔。我們都已經不習慣向孩子灌輸什麼口號似的愛國主義教育了,但我還是希望我的孩子明白: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無論何時何時,孩子永遠都沒有理由嫌棄自己的母親。
7含蓄之美
那天下午放學回家,淼淼一臉怒色:“媽媽,那位姐姐太不像樣子了,居然在馬路邊上跟一個男孩子那個……親熱……穿的裙子本來就短,還不斷用手把裙角掀起來……我們都不好意思看,急急忙忙就逃開了。”
我一笑,對她說:“你們中學校門外就有這種現象了嗎?我們讀大學時倒常在學校門外或者大街上見到,一對青年男女,當眾摟摟抱抱。”
“我真搞不懂,在他們眼裏,難道就沒有一點羞恥心了嗎?一點也不曉得什麼是害羞了?”
“有些人是不懂了。他們把無限的開放當成一種熱情,卻不知開放過頭就成了放蕩。”
無獨有偶,某日上網,打開一網頁,就看到一畫麵占據了那網站極重要的位置:男生謝師宴上與眾女生激吻。畫麵打了馬賽克,可仍能看得見上麵一男生和一女生摟著熱吻的場景。我的眼睛仿佛被什麼紮了下,抓緊關掉那個網頁匆匆走開。
我不知道,當孩子們的師長看到在網上瘋傳的那段畫麵,又該如何做想。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讓我們這些原本青蔥青澀的青少年男女變得如此放浪形骸,如此無所顧忌。
這些孩子,對美的定義內涵又如何來理解?
無限的敞開與暴露是美嗎?不然,為什麼走在大街上的年輕女孩子,身上穿得越來越薄、越來越透?露出大半個背,露出大半邊胸,褲腰低得讓人不忍看。每每與如此裝束的女孩走個對麵,我都忍不住想,如此青春的一張臉,為何不配以一襲清純的衣衫卻白白浪費那份大好的年華呢?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裏描畫的這位千古美女,美在她恰如其分的美貌,更美在她那不勝嬌羞的“嫣然一笑”。
宮廷樂師李延年在宮裏輕啟歌喉唱起自己的妹妹: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不見佳人貌,已為佳人迷。漢武帝隻聽歌,已為裏麵那傾城又傾國的佳人迷住,急急忙忙向李延年打聽佳人在處。李延年很聰明,不動聲色就將自己的妹妹送到皇帝身邊。他沒有直接對皇帝說那位佳人長得如何如何美,卻用佳人的一顧再顧將那份攝人心魄的美傳遞給皇帝。這位北方佳人美也,美在她的輕輕一顧。“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這樣的羞澀之美,與暴露、與熱烈均無關係,卻如一枝常開不敗的花,在曆史的煙雨中搖曳了千百年,芬芳了千百年。
外在的衣著打扮,各有各的審美觀,各有各的喜好,喜歡什麼、穿什麼上街,也許不關別人的事。隻是那份千百年來被人吟唱不已的愛情之美,為何也漸漸在現實裏變得直露,變得那樣不堪入目?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一顆紅豆,婉轉唱盡相思心曲;“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一輪淡黃月,幾棵月下柳,摹盡戀人相約的幸福與嬌羞;“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相愛的人,不必你儂我儂,所有的愛戀與熱烈都織進了心中的千千結。古詩詞裏的愛情,從來都是如此的柔腸百轉,如此讓人心動難忘。那是一份含蓄之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