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恐懼,並非全是因為膽子小(2 / 2)

一般說來,恐懼症患者懼怕的內容比較穩定,持續的時間較長,不易隨環境、年齡的變化而消失。孩子會由於恐懼產生回避或退縮行為,任何勸慰、說服、解釋都顯得無濟於事,嚴重影響著他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研究發現,兒童恐懼症主要是因環境、教育造成的,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為方式、教育方法的不當為主。比如,父母對孩子溺愛、過於保護、限製孩子的許多行動,或者用嚇唬威脅的方法對待孩子的不聽話,當著孩子的麵毫無顧忌、繪聲繪色地講述一些可怕的事情。大人過嚴過高的要求,家庭成員關係不和睦或對孩子缺乏一致性、一貫性的教育也會誘發兒童恐懼症。

幫孩子驅走心中的“鬼”

孩子的各種恐懼,都是成長過程中必然伴有的現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恐懼就無關緊要。相反我們應該從以下兩方麵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1預防

不要以成人的想法代替孩子的認識。成人認為沒有一點神秘氣息的東西,在孩子看來可能會成為孩子精神緊張的原因。如果父母不顧及孩子的特點,一味地給他看“恐怖片”或讀讓他覺得“可怕”的故事,孩子的恐懼感就會與日俱增。

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無論何時都不要把他單獨鎖在一個陌生的、狹小黑暗的地方。不要因為過分的擔憂而不由自主地給孩子帶來恐懼。如“別靠近狗,當心它會咬你!”無意中我們就會把恐懼灌輸給孩子。

當然,為孩子創造一個沒有任何恐懼的環境是不現實的,這個世界對孩子充滿了太多的誘惑和新奇的色彩,“怕”是認知的前奏,了解得多了,自然也就不害怕了。

2治療

不要簡單地拿別人做榜樣,要求孩子“不要怕”。如“××比你小都不怕,你比他大還怕什麼?”這樣做易使孩子產生負罪心理,好像“害怕”是一件很丟人的事。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沒關係的,我們大人也有害怕的事。”

不做安慰和解釋就讓孩子獨自承擔壓力,是逼孩子硬充好漢。隻有給孩子必要的知識和情感上的裝備,讓孩子獨自麵對困難,才能成為一種鍛煉。

當然,如果孩子的恐懼感非常強烈而且逐步升級,影響到其性格與行為時,就應帶他去看專家。如果孩子從來沒有產生過害怕的感覺,也不是一個好現象,可帶孩子去檢查一下,看孩子是否存在心理發育上的障礙。對一個健康的孩子來說,恐懼是他認識周圍世界的自然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