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心理免疫力差,受不得一點挫折(2 / 2)

反思我們的教育,似乎家長在急切地想給孩子們自己沒有的東西,卻忘記了給他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結果他們雖然學了很多知識,卻經受不了絲毫的挫折。會因為一次不成功的考試、一次老師的批評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對一個家庭來說那是不可承受的結果。

父母要注意從小提高孩子的心理免疫力,要在痛苦和失敗中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麵對痛苦,不要首先想到抱怨或求助,要自己忍耐和克服。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形成一種堅韌的性格。

另外,父母大多低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他們往往覺得自己的孩子太弱小,無法獨自克服遇到的困難。這種態度反過來又會使孩子認為,自己真的沒有能力應對現實,造成我們心理學上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當孩子麵對困難和挫折時,考驗的往往不是孩子的勇氣,而是父母的勇氣。有一位成功的母親的話很值得我們借鑒,她說:“我之所以不嬌慣孩子,是因為我心裏想的不是孩子現在可憐不可憐,我想到的是將來,她大部分時間不在我身邊,如果我現在為她準備一個沒有四季變化、隻有春天的溫室環境,那當她進入現實社會後,必定難以適應。到那時候,我也無能為力了,她才會真的可憐。”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裏格曼提出來的,是指由於連續的失敗體驗而導致的人們對行為結果感到無法控製、無能為力、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賽裏格曼曾經用狗做了一個實驗:把狗關在籠子裏,然後給予電擊,狗在籠子裏出不去隻能掙紮;多次之後,即使給予電擊,狗也不再掙紮,隻是不停地呻吟、哀鳴,絕望地等待著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隨後的很多實驗證明,人的身上也會發生這種情況。

給孩子一個遭遇挫折的機會 

如果你永遠都將孩子置於自己的羽翼之下,幫他擋住傷害與失敗,那他就永遠也學不會如何在挫折到來時獨自承受。所以,請稍稍克製你“想幫他一把”的衝動,給孩子一個遭遇挫折的機會。

春遊的時候,媽媽和三歲的女兒一起走在狹窄的山間道上。山路坑坑窪窪,對一個孩子來說很難應付。但媽媽並沒有馬上拉起孩子的手,而是任由她跌跌撞撞地走了一會兒,甚至看著她差一點被小石子絆倒。這就是一個聰明的母親,她懂得如何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 

有時孩子會主動拒絕嚐試新的或者是他們認為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確定的目標隻是“試一試”而不是“成功”,那孩子們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6歲的朋朋起初很害怕參加學校的鋼琴比賽,但是媽媽告訴他:“你不一定非要得名次,我們隻是去學習如何在有很多觀眾的時候演奏。”最後朋朋高興地去參加比賽了,而且成績還很好。聰明家長的技巧就在於:即便是一次失敗的努力,也讓孩子覺得從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