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暴力——當今青少年的黑色時尚
如今,當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的時候,人們不禁要問,孩子的這些暴力行為是從何而來的?
【成長的天空】
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
1996年5月 18日,遼寧沈陽某中學的模擬考場上,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血案——一名男生用事先準備好的刀子刺傷兩名同學後,扔下刀逃走了。
2001年12月,山西襄汾縣的古城中學發生一起初中生傷害事件。這所中學的陳某因與同學發生矛盾,用稀釋硫酸製造了一起致使20人受傷、13人被毀容的慘劇。
2002年1月3日,陝西銅川15歲的初中學生餘某與一四川打工者一起,向同班同學李某勒索錢財後,又劫持李某向其父母敲詐錢財。
2002年10月11日和14日,隻因同學間的一些摩擦,廣州某中專學校連續發生了兩起鬥毆事件,造成一姓葉的男生傷重不治身亡。
2002年11月25日,因瑣事起糾紛,陝西周至縣某中學發生一起校園暴力致死案。一名17歲初三男生被同學用水果刀捅進心髒,搶救無效死亡。犯罪嫌疑人年僅14歲。
2004年5月28日上午,江蘇泗洪縣某中學高二男生陳東因不堪同學欺侮,在校園內用匕首刺傷多名學生,其中一名學生被刺中心髒死亡。
2004年2月23日,雲南省昆明市雲南大學2000級學生馬加爵殘忍地用鈍器將4名同學殺死後逃跑。
2007年4月16日,韓籍青年趙承熙9分鍾內在弗州理工大學工程係教學樓內一共打出170發子彈,造成30人死亡,之後自殺身亡。
【心理點撥】
孩子的暴力行為是習得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少年的暴力行為已成為公眾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而專家把批評的矛頭指向了暴力影片和暴力遊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曾做過一個經典的試驗,研究了兒童對攻擊性行為的觀察和模仿。他將幼兒園的孩子隨機分成三組,讓孩子觀看錄像。錄像中一個成年人(榜樣)正在攻擊一個成人大小的充氣塑料人,他的攻擊行為有四種:
1把充氣人放倒在地,然後坐在它身上打它的鼻子,邊打邊叫:“哈!打中啦!咚!”
2把充氣人又拉起來,用一個木槌連續擊打它的頭,一邊打一邊叫:“哈!趴下!”
3用木槌打完後,又把充氣人踢來踢去,高興地叫著:“飛嘍!”
4用一個橡皮球猛砸充氣人,砸一下就大叫一聲:“咚!”
三組兒童看到的錄像結尾各不相同:第一組孩子看到另一個成年人用飲料或糖果等獎勵了攻擊者,並對他大加表揚(獎賞);第二組孩子看到攻擊者被另一個成年人狠狠地指責了一遍(懲罰);第三組兒童在看完成人攻擊充氣人後便結束了(無強化)。接下來,試驗者將兒童帶到與錄像中情境相同的房間中,讓他們自由活動10分鍾,試驗者則通過單向玻璃來觀察孩子是不是通過前麵的觀察學會了攻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