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等待,一邊生活
戀攤兒
作者:晚睡姐姐
打麻將有個術語,叫“扣聽”,指的是差一張和牌的時候,摸牌就隻出不進了。
中國人不僅打麻將喜歡“扣聽”,生活中更是喜歡“扣聽”。比如到了適婚年齡,父母就開始催著孩子結婚。結婚了,又開始催著生孩子,非得婚也結了,孩子也生了,他們就放心了,因為這相當於這一生已經進入“扣聽”階段,後麵的事情可以按部就班,順理成章地發展下去。所以這個社會也就出現了所謂的“剩女”問題。
本來嫁不嫁人、什麼時候嫁人、嫁給誰都是個人的選擇問題,但如果你在人們都覺得該嫁的時候沒有嫁,那你就是“剩下的”,好像瀕臨過期的滯銷產品,需要使出各種手段推銷出去。
有人一看見“剩女”對戀愛和婚姻還有自己的要求就生氣,也不知道他們哪裏來的那麼些歪理邪說,非覺得女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揮淚大甩賣,有人肯要就夠幸運了,沒資格提要求。要是僅僅隻是男人這麼想也算了,現在很多女人自己也這麼想,有些自己早早把人生“扣聽”的女人,最愛奉勸同性“別挑了,差不多就行了”。都是這種思想惹得已婚的未婚的女人成了兩個對立的群體,展開了無謂的內鬥。
我自己的身份是已婚,但我真不覺得對於女人來說婚姻狀態就是優於單身狀態。以前我有個好朋友三十多歲還沒結婚,身邊很多愛好八卦的人都好奇,她們不敢問她,就喜歡來問我:“她為什麼不結婚呢?”我說我怎麼知道,那是人家的隱私。她們又說:“那你怎麼不勸她結婚啊?”
真奇怪,為什麼勸,我還覺得她的單身生活那麼瀟灑,真令我羨慕呢。人生又不是高考,非得在特定時間跟著千軍萬馬過婚姻這條獨木橋。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結婚的、未婚的,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修行。誰都有自己的煩心事,誰也不必有優越感。如果單純從現實生存的角度來說,婚姻製度是比較適合我們的,人是群居動物嘛,一種困難兩個人分擔就會少一點難度,一份快樂兩個人分享就會加倍。但這指的是理論值,如果婚姻質量比較高的話是這樣的,可萬一自己的婚姻伴侶本身就是需要麵對障礙和困難呢,那結婚還真不如不結婚的自在。
說到底,結婚和未婚都屬於一種生活狀態,就像一個容器,外殼不重要,裝在裏麵的東西才重要。自己活得有姿態,就不必急於跳到罐子中去裝著;自己活得沒質量,罐子再美觀也照樣是一個破綻百出的人生。
前幾天有位朋友傾訴自己已經27歲了,還沒有嫁出去,心裏實在忐忑不安,生活中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再加上父母給的壓力,整天都過得很灰暗,不知道怎麼辦。我送她八個字:一邊等待,一邊生活。
在沒有遇到合適的戀人之前,需要有耐心去等待。等待,是愛情的必修課,真正的愛情都不是人為創造出來的,而是時間和空間的偶遇。
學會了等待,還要不忘記去生活。不能為了等待愛情的出現,就荒涼了一個人的早晨和黃昏。人生,不過是一場行走,越是不停地行走,遇到更多未知、更多機會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停在原地,就是被動地等待,你無法決定自己去見誰。
尼采說過:“世上有一條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問,走便是了。當一個人不知道他的路還會把他引向何方的時候,他已經攀登得比任何時候更高。”
不知道未來如何的時候,未知也是一種美。人生永遠都不接受“扣聽”,一段路走完又是一段路,隻有命運才有權落幕。我們的任務是隻管去好好生活,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