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狹長的島國,大陸毗鄰之地,瀛洲可謂是和華夏有著恩恩怨怨,訴之不清的淵源,若說之前國人對島國人是高高在上,俯視著看著這幫人,那自甲午那一戰過後,華夏人對島國人就變得痛恨,變得敬畏、變得恐懼……
抗戰十三年,島國以區區小國,卻能讓華夏26個省份先後淪陷,剩下的九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轟炸和影響,政府倉皇出逃,民族萬眾一心,東部淪陷區幾乎每個縣城都有屠殺埋葬的萬人坑,中部淪陷區幾乎每個縣城都有抗日古戰場,川省更是家家戶戶有兒女前線抗戰再無音訊……
總之,往上翻三輩,或許隻需要兩輩,和島國人便有不共戴天之仇。
國恨、家仇!!!
楊銘自然也對這裏毫無好感,若不是這次為了白芷,他更絕不可能蒞臨這片變態肮髒的土地!
清晨的太陽在海平麵升起,金色的陽光揮灑大地,為島國首都披上一件金紗,看起來煞是好看。
楊銘禦劍站著空中,靜靜地看著這片大地,在他的不遠處,便是一座繁榮富裕的超級城市,那裏是島國的首都!
而在這座城市往西看去,一座巍峨奇俊地山峰昂然崛起,如一尊上古神佛,以無敵之姿嚴肅地端坐在那裏。
富士山!
島國的聖山,也被稱為聖嶽!在島國人的心中,富士山便是鎮守島國的神山,更有傳說這座神山和什麼天照大神和神女有關,總之覆蓋了極多的神秘霧紗。
作為這個國家象征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它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嶽”以及“不二的高嶺”。
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島國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
島國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讚美它。
如今已經入秋,富士山上既沒有櫻花盛開,也沒有綠草如茵,反而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山上的雪線開始迅速下降,所以現在登山遊客們比往常少了不少。
富士山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而這兩個縣也因旅遊經濟發展繁榮,每天往來的遊客占據了縣裏大半的旅館。
車水交織如龍,人流潮水湧動,楊銘在上千米的高空遠遠看著這一幕,不禁感歎:“徐福啊徐福,你恐怕做夢也沒想到,你親手扶植的大和民族,卻差點葬送了華夏神州千萬公裏的江山吧……”
傳承了真武大帝記憶的楊銘,對上古時期的諸事都有了解,他知道徐福是一位先秦煉氣士,功參造化,但即便這樣,他也隻能在那位千古一帝的腳下發抖匍匐……
長生不老藥,那隻存在於傳說之中,就連太上道德天尊都不能煉成這種丹藥,徐福又怎麼可能找得到呢?
所以為了躲避千古一帝的滔天一怒,他攜帶三千童男童女遠遁東瀛,在此地開荒建國,教化當時還為土著野人的大和民族,最終成為祖師般的人物。
甚至在秦朝時期,楊銘的前世,以真武大帝的身份還和徐福有過一麵之交,此時再來到這座聖嶽腳下,腦海中潛藏的記憶湧來,讓楊銘也不自禁地為之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