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雪(1 / 1)

王善帶軍一路西進,速度遠遠超過多寶道人等的預計。為了對西進有更大的後援支持,多寶道人建議把翠雲山的大營移紮在流沙河的西側。這種傾向於支持前軍的做法,楊戩自然是支持。牛魔王出於各方麵考慮,也很是讚成。敖廣更是歡心,大營往前駐紮,自己將會有更大的範圍可以收糧。

後期收糧時,四海水兵和牛魔王手下的小妖有過一些摩擦。老牛告誡手下要支持西征大業,不可太過造次,鬧事的山頭最後也都按數交了糧草,還跟水兵們賠了罪。敖廣是極為神氣,有好一段時間牛魔王和四海龍王互有間隙。楊戩是看在眼中,卻也不知該如何調解,當事人麵兒上不說,楊戩便不再過問,也假裝不知。

西進路上多磨多難,這日不想竟然下起了大雪。片片雪花如鵝毛般落下,信兵報告說再往前行五十裏是一處大斷崖,深不見底。王善命令眾軍停止前進,隻待大雪停後,再做商議。

這雪花來的甚是蹊蹺,雖說西牛賀洲溫度低於南瞻部洲和東勝神洲。但這樣的季節下雪實在出人意料,更何況半月前一路上還有些綠意。天氣驟變,溫度相差甚大,王善覺得這不同尋常的變化一定有深意。

等了多日非但沒有等來雪停,反而是雪越下越大。現在前方積雪的深度幾乎有一人高。氣溫越來越低,有不少營房的將士都起了凍瘡。

普通信兵已經無法出營勘察前路狀況了,正則元命令孟肅和馮木枯探查消息。二人回報說道:“大雪覆蓋了方圓百裏,百裏外依舊有綠葉紅花,蟲鳴鳥叫,可這百裏內確是一片的白雪皚皚,除了我們的大軍,看不到一點生氣。”

王善知道,佛教出手了,這次用的是降雪之法。這定然是法力高深之人作法,要將大軍困死在這百裏之內。佛教講究五行,道教講究陰陽。王善是知道這五行陰陽乃是相通相克的,隻有找到兩者的共通之處,加以研究,定然可用道教法訣,克製這漫天大雪。

他想起當年自己隨師傅學藝時候,師傅曾經拜訪過地仙之祖鎮元大仙。當時鎮元大仙的境界王善極為仰慕,大仙曾經說過,五行自身相克,是一個閉環。而陰陽相克則是一個圓球。環者,可斷;球者,環環而已,萬物皆可破,縱使混沌無行,盤古也隻是一斧而已。

王善思考鎮元大仙當時的話語,感覺竟是那般奧妙。細細品來,他已打定主意,知道能破這大雪之法的人就在前軍之中。一夜無話,他終於美美的睡上了一覺。

第二日清晨,王善跟正則元小聲嘀咕了幾句。他便出門一路向西,金蟬子一路向東,孟肅和張士勇一路向南,馮木枯一路向北。幾人分別立於大雪與非雪的交接之處。

一刻鍾後,正則元飛身直上雲霄。足足離了地麵有百裏之高。果然不出王善所料,這裏有一法台,法台上坐著一個和尚在作法。而此人並無護法之人,法台的兩側有兩口大缸,其中一口滿是清水,而另一口則是隻剩下半缸。和尚口念法訣,清水變成了偌大的雪片向下灑落。

看意思,要是不阻止這和尚繼續施法,降雪量還要再大上三倍,到時候不知道眾軍有幾人能挨過這樣的寒冷。

和尚看到有來人,睜開眼睛,口念:“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正則元心裏罵道:老禿驢,你還知道善哉。可口中卻是說道:“這位大師,我這裏有禮了。不知大師如此作法,殘害我前軍將士,可對得起口中所說的善?”

和尚說道:“貧僧無才金海光,剛才施主所言善字。何為善?兩軍相爭,各為其主。戰亂時刻,殺敵立功是為善。”

正則元聽了這無才金海光所言,倒也感覺有幾分道理,一時語塞。想來兩軍交戰,哪裏還有什麼慈悲,哪裏還有什麼善?如果有,那不也正是保護自己的軍士,殺更多的敵人麼?

兩人話不投機,動手已是難免。正則元想起王善的交代,王善要自己用劈天神掌才可破了這法陣,現在想來是有道理的。雨雪本事天道,現在人力假借天道,隻有自己劈天方可化解此道。

正則元收起紫玉杖,擼起袖子,一掌劈向水缸。無才金海光本是不屑,這水缸不大,盛的水卻不亞於大江大河,你這一掌怎能奈何得了我這法缸。可隻聽“轟”的一聲,那半缸水已然灑出,水缸生生的裂開了。無才金海光一看不妙,趕忙去護另一水缸,哪料到這正則元速度極快,又是一掌,另一缸也如瀑布一般,清水從天飛下。

雨量極大,地上眾軍早已加固了營寨。暴雨如瀑,衝刷了這積雪,現在地上一片汪洋泥濘,確沒有了積雪的覆蓋。

天上正則元和無才金海光戰在一處,無才金海光忌憚正則元劈天神掌的威力,不敢戀戰,二人打鬥了二十回合,無才金海光撤了招式,向西而去。正則元並不追趕,翻身下雲,回了大營。

這時百裏之外的幾人也趕了回來,他們運了神氣,用了法力,大水向四周逐漸流去。這次雖然凶險,幸好王善猜透了大雪的玄機。才把傷亡降到了最低,如果任由大雪如此下去,恐怕整個前軍就要葬身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