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下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望子成龍之心:普天下的父母也深知孩子“成龍”與否,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父母影響、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所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作為父母就要懂得自己要承擔的教育責任,對孩子悉心照顧和培養,學做一個合格的家長。而這一過程中有許多事情,是為人父母或者即將為人父母的你,幫助孩子必須要學會和必須要做的事。
父母幫助孩子成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確屬於孩子自己的人生目標,告訴他實現目標要有規劃、要有勇氣、要有信心、要發揮潛能、要不斷挑戰……而父母要幫助他做好規劃、提升勇氣、培養信心、激發潛能,並與他攜手迎接挑戰!
設定孩子自己的人生目標
正確的人生目標,是任何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決定要素。
不論你希望孩子將來是出人頭地,還是平安無憂地生活,你必須幫助他設定屬於他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實現自己選定的目標去努力創造條件、刻苦學習。
這一點是必須明確的,每個人行走甚至奔馳在人生的道路上,過程固然重要,但隻有目標的指引才能使你一生的奔忙不至於失去方向。目標是人生航行中的燈塔,擁有它,你就可以容易地摒棄雜念、排除阻礙、勇往直前。
教育學家認為:學習的目的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它是學習的需要。
表現為學習的意向、願望、興趣等,對學習起著推動作用。明確的學習目的,能夠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孩子一旦養成了學習的自覺性,就會進發出極大的熱情,表現出堅韌的求知意誌,促使其勤學苦練,朝著目標不斷前進。
眾所周知,比爾·蓋茨因創建了微軟世界而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人物。他在讀大一時就邀請過他的同學戴爾一起出來創建公司,但是戴爾認為必須要完成學業才能去創業,兩人就此選定了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
後來蓋茨成了微軟公司的總裁,世界知名企業家,戴爾成了一名大學教授。人生目標的不同,預示著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和最終成果。
許多為人所知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取得偉大的成就,無一不是他們目標明確,具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沒有目標,就像人在沙漠裏不知道該朝哪裏走,就不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學習、奮鬥,求知就會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許多孩子沒有突出的特長,拋開智商因素,沒有興趣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目標不明確,他們的個人成長儼然成為一種盲目的、被強迫的、甚至痛不欲生的過程。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一個真理。”為人父母,不但要引導子女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且要達成共識耳濡目染,使它成為一盞明燈時刻照亮和激勵著孩子生活的每一天。
目標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針,一心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有一位退休的美國教師,一次他偶然發現了50年前一個班級的作文稿。作文的題目是“我的未來”,20幾個孩子在作文中表達了20多個不同的理想,有的想當總統,有的想做軍官,有的想成為明星,有的想做航天員,也有的想成為園藝師,字裏行間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看到這裏這位教師突發奇想,他迫切地想知道這班學生是否實現了兒時確立的目標,於是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個個學生陸續給老師回信,單單沒有收到的盲童戴唯的回信,他當時的理想是做一名議員,因為盲人做議員相對於正常人來說是很難的事情。正當這位教師要將戴唯的作文本送進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了國會議員的來信,這使他大吃一驚,也感動萬分:“那個叫戴唯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理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裏,一天也沒有放棄過。”原來,盲童戴唯也已經夢想成真。
這就是目標、理想的作用,在它的指引和激勵下,常常能使人進發出不可思議的能量。許多實踐還證明,有理想的人與沒有理想的人相比,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人總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體現生命意義的,商人的目標積累財富的多少,學者的目標是學術造詣的高低,一個人隻有有目標、有動力時,才可能去做事。在沒有終點的賽跑中,人不可能全力衝刺,心中沒有目標就沒有了動力,人人都是如此。
在現代社會談人生理想,往往會被人取笑,但是有學者說:孩子從小就需要人生目標,因為人是以目標為導向的生物,沒有目標,孩子的能力就不能被激發起來,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從小培養孩子“欲則立”的前瞻思維方式,到底如何才能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