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不斷提升自我一定要做的事(3)(2 / 3)

9歲~12歲的孩子更偏向於幽默小品、民間傳說、較長的詩歌和一些情節更複雜的故事,對偵探方麵的圖書也頗感興趣。

5.激發興趣,生動活潑

在給兒孫們讀書時,巴巴拉總是設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而不隻是被動地聽。

一天晚上,當巴巴拉正在讀大象王國裏的好心腸國王巴巴的新故事時,一個很小的聲音打斷了她:“奶奶,大象吃什麼?”這一下可熱鬧了,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起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以便說服對方。這時候她很高興,因為孩子們都被吸引了。

6.堅持下去,不要中斷

許多專家建議,應該把給孩子念書這一活動堅持到他們上學至八年級的時候。他們能夠從聽書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當應想辦法將孩子們引入一個新的天地。要經常想方設法把孩子與故事聯係起來,使他們習慣於在聽的過程中把自己打扮成故事中的角色。

讓孩子從小就培養起酷愛圖書和喜歡聽大人讀書的習慣,將能給他們的一生帶來無窮的歡樂。

現在有許多人在這樣做。一方麵是習慣成自然,不讀就好像少了什麼似的;另一方麵是“備課”,以便在孩子麵前讀得更好。

布什總統的家庭就是這麼和諧。而和諧的原因之一,便是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愛書、愛知識、愛科學。是書,是長輩給晚輩讀書的活動,拉近了他們之間心與心的距離。你呢?還不趕快與孩子一起成為閱讀高手!

學會反省,讓自己持續進步

人生最大的成就在於不斷重建自己,使自己終於能知道如何生活。

夏朝時候,一個背叛的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抵抗,結果伯啟打敗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求繼續進攻,但是伯啟說:“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過來才是。”從此以後,伯啟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幹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如果你也可以在遇到失敗或挫折時,能像伯啟這樣,肯虛心地檢討和反省自己,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麼最後的成功,一定是屬於你的。

孔子說的“溫故而知新。”就是不斷從過去的實踐和知識中總結經驗。

孔子認為,隨時隨地地學習,隨時隨地地反省,隻要有學問,自然就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修養。

孔子教人學習,主要是學為人之道。由為己到為人,到治理天下,是一致的,所以曆史上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趙普,原先在後周節度使趙匡胤手下當推官。後周顯德七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於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宋,史稱宋太祖。接著,趙普又輔佐宋太祖東征西討,統一全國。後來,宋太祖任命他為宰相。

從宋太祖取得政權開始,到平定南方,趙普是主要的謀士,立了不少大功。宋太祖拜趙普為宰相後,事無大小,都跟趙普商量。

趙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來,他的學問差得多。他當上宰相以後,宋太祖勸他讀點書。趙普每次回家,就關起房門,認真誦讀。第二天上朝,他處理起政事來思維總是十分敏捷。人們就流傳一種說法,說趙普是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

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趙普仍然擔任宰相。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是粗人,不學無術,所讀之書僅僅是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而已,當宰相不合適。宋太宗不以為然。

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隻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