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妨多加入一些即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運動。譬如常見的有氧運動:快、慢步行走、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樓梯、騎車、遊泳;如果經濟條件和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參加瑜珈練習、健身舞、健身操、扭秧歌、太極拳等低運動強度,持續時間長,不需要較高技巧的運動項目。
很多人都想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但是他們都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周隻是計劃鍛煉2、3次……隻是這一點就足以導致新習慣的難產。原因就是隻有你堅持某一行動的時間越久,這一行動成為你習慣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以隻有堅持每天鍛煉才有可能養成鍛煉的習慣,才能獲得鍛煉的成果。讓鍛煉成為無意識的,自發的,這樣子接下來事情就會簡單的多。
如果你正希望自己和孩子都養成每天鍛煉的習慣,那麼就帶著孩子一起來一個為其30天的自我挑戰,30天過後你將會有驚喜的發現。
首先,要確定每天鍛煉的時間。想好哪個時間段對你和孩子來說最適合,清晨或者午飯後或者晚上?一旦確定了時間,就盡可能的不去改變。否則,你很可能會找借口把鍛煉推遲到你有更多時間或者更多精力的時候,然後拖到了第二天,拖來拖去這個習慣就沒了。
其次,給自己設置一個提醒。有很多種方式可以使你和孩子獲得E—mlail或者文字提醒。當你接收到提醒之後,馬上開始做。不要找任何借口拖延。
第三,開始時運動量不要過大,特別是孩子,要循序漸進。有人剛開始鍛煉時,每次都懷著雄心壯誌,覺得自己一定能做的更多更。但是,開始階段如果做的太多的話可能會對你的整個鍛煉計劃帶來不良的影響。
當你第一次試著去養成每天鍛煉的習慣時,你的身體也許還不能適應那種成都的壓力。關鍵在這裏:最開始時每天鍛煉20分鍾,並且不要做強度太大的運動。甚至開始時你隻需鍛煉10~15分鍾。關鍵在於邁出第一步,讓你的身體逐漸適應每天鍛煉,然後慢慢養成習慣。
第四,逐步加大運動量。一旦你的身體開始適應了日常鍛煉,你可以慢慢的加大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至少在兩周之後再試著這樣做——因為你的身體至少需要這麼久的調整。
第五,讓鍛煉變得快樂起來。如果你把一個習慣和痛苦聯係在了一起,那麼潛意識裏你肯定想遠離它。但是如果這個習慣能讓你聯想到快樂呢?你當然會很樂意去做。應該總是把焦點放在鍛煉的樂趣上。比如一邊慢跑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呼吸早晨清新的空氣,日出時美麗的天空,一個人的安靜……這些都是我喜歡的。鍛煉時帶上一個MP3也會有很大幫助。
第六,事先把運動裝備準備好。在你和孩子養成一個習慣的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阻力越小,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試著想一想,大清早睡的迷迷糊糊的,想到鍛煉之前還要一堆運動裝備要整理,很可能一鬱悶就繼續睡下了……但是如果之前就把運動服、運動鞋、手表、MP3等等這些都已經擺放好,隨時可以開始鍛煉,也許事情會更順利一些。
第七,各種鍛煉項目穿插進行。日常鍛煉並不是完全枯燥的事情,你可以遊泳,或者騎自行車,而不單單隻是每天跑步,這就讓鍛煉顯得更有趣了。不同的運動鍛煉了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當然,有些部位的肌肉會經常被用到,但是不同的項目對它們有著不同的鍛煉。
第八,一周“休息”一天。恢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和孩子隻是每天做少量的運動,隻鍛煉20分鍾,那麼也許不用專門休息你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最好每周你能抽出一天做些與另外六天所不相同的運動。
不能直接跳過這一天,什麼都不做,那樣子的話鍛煉的持續性就被打破了,這對習慣的養成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需要更多的休息,不妨去散步20分鍾,或者冥想一會兒。
第九,一天都不要間斷。“沒問題,已經連續做了5天了……今天就不做了吧”很多人會這麼說。但是這隻會讓習慣更難養成。堅持,這是關鍵中的關鍵。一天都不要間斷。如果你哪天偷懶不做了,不要責備自己——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並且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需要練習的技能。你要做的隻是重新開始一個30天計劃,明確自己的目標和障礙,然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