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我愛媽媽給我洗白白(1 / 2)

兩歲的嘉嘉有次與小表妹一起洗澡,兩人在水中快樂地撲騰,很快,兩人的注意力轉移到彼此身體的不同上。嘉嘉認為小表妹比自己缺少了一樣東西。洗完澡出來,嘉嘉便把自己以前遇到的疑惑一股腦地向媽媽倒出來:為什麼妹妹沒有小雞雞?為什麼我站著小便而妹妹蹲著?為什麼小寶寶在阿姨肚子裏?小寶寶是怎麼跑出來的?爸爸也會生小寶寶嗎?我為什麼沒看見爸爸媽媽結婚?

遇到此類問題,大多數媽媽都會和嘉嘉媽媽一樣的苦惱:不想遮遮掩掩地欺騙孩子,使孩子對“性”太過無知,在該領域存有太多神秘,對他將來擔任的性別角色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然而想要坦白地告訴孩子,又不知該如何表述,直接說吧,孩子可能不懂;解釋得不好,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

1.利用洗澡時間教孩子性知識

父母們不要慌,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好時機來教孩子認識他的身體,比如洗澡或換尿布的時候。當孩子到了2歲左右,你是否發現,孩子越來越喜歡洗澡,喜歡在浴缸裏和塑膠玩具一起玩,偶爾拍打,看水花四濺,然後哈哈大笑。孩子漸漸地對他身體的每一部分感興趣,喜歡拿自己的身體和你作比較:“我的腳丫小”或“媽媽的腳丫大”。這些行為是孩子開始探索自己身體的表現。

有時,孩子會把身體某個部位蓋起來讓你找,有時又要你猜猜他蓋起來的是哪個部位。總之,他樂此不疲地玩著有關身體的遊戲,而你卻漸漸不耐煩。

在這時,父母們應學著教孩子說出每個部位的名稱“這是鼻子”、“這是耳朵”、“這是嘴巴”,讓孩子與其他人比較身體“這是寶寶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個人都有一個鼻子,但每個人的鼻子都長得不一樣。”

當孩子將身體某個部位藏起來時,父母應該耐心地陪他找,並猜猜他藏起了哪個部位。父母應該經常帶孩子照鏡子,告訴他,他的身體各部位是怎麼樣的;也可以將孩子的手放在白紙上,幫他畫一個手的形狀讓他看,可以讓他在自己的手形上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孩子探索自己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階段性的,如果父母不橫加幹涉,他很快就會經曆這個時期,繼續成長。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探索自我時,隨意地幹涉或責備,將會使孩子的成長停滯,反而延長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時間。

在洗澡或換尿布的時刻,除了教這些身體部位的名稱之外,父母或許會漫不經心地給予孩子一些他們樂意稱呼性問題的最初的信息。如果父母們能學著平靜而沒有畏懼地說:“這兒是你的鼻子,這兒是你的肚子,這兒是你的陰莖或陰部,這兒是你的膝蓋,這兒是你的腳趾。”那麼這將會多出多少正麵的性信息啊!關鍵是:孩子正在探究的身體的所有部位都有一個名稱,媽媽和爸爸應該說出它們。

有些父母疑惑為什麼教給嬰兒和學走路的孩子身體各個部位的正確名稱如此重要。他們告訴我,他們從他們的父母那裏學來了“私處”、“下邊那兒”、“小雞雞”、“小雀雀”等詞。很多父母認為那些正確的名稱聽起來比那些婉轉之詞要“肮髒得多”。

但是,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種情況,如果生殖器是身體上我們教孩子使用婉轉之詞的惟一部分,它或許意味著,如果孩子的那個地方出現了什麼問題,就沒有任何你們家庭以外的人能和他們溝通。

父母們應該平等地對待身體各個部位。當你隻對生殖器使用婉轉之詞時,就等於告訴孩子這樣一種信息,即身體的這個部位是讓人覺得不舒服的或與別處不同的。你或許指的並不是這個意思或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它,但實際上已經把一種羞恥或是犯罪的感覺引入了身體的這個部位。

這些感覺有時甚至持續到成年,使得孩子們在長大成人後很難對自己的身體和性有舒適自在的感覺。或許還正在影響你的孩子準確地告訴你性信息事件的能力。

現實是有些成人不知道生殖器部位的正確名稱。許多父母用“陰道”來指女性的外生殖器。這是不對的。陰道是從外生殖器到子宮的通道,不用一種叫“窺鏡”的醫療裝置是看不見它的。如果開始父母就用正確的術語說它們,這是一個好主意,這樣以後你就不必再去糾正錯誤的信息。

學習用正確名稱來稱呼身體部位會幫助你的孩子,使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有安逸感。一個性健康的孩子或一個性健康的成人對他們的身體感覺舒適,並且欣賞自己的身體。認識到身體的所有部位都是平等的,對發展那些舒適的感覺會有特殊的幫助。

2.孩子不愛洗澡怎麼辦

現實生活中,對一些孩子來說,洗澡簡直就是一種受罪,更別提在洗澡的時候教他認識身體,或者進行其他的智能教育了。一兩歲的幼兒不願意洗澡是因為他們害怕肥皂沫流進眼睛以及有種莫名的恐懼感,而大孩子不願意洗澡則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用不著洗澡或者不想讓洗澡中斷遊戲。有時孩子不願洗澡則是因為父母的原因,如房間溫度低,父母的手冰涼或動作魯莽,都會使孩子洗澡時感到不安全。不管是什麼原因,你都可以幫助孩子享受到洗澡的樂趣,至少可以做到不用爭吵就能讓孩子去洗澡。關鍵在於要盡量使孩子在洗澡時感到舒適愉快,並把洗澡當作每天必做的事情。使洗澡成為有趣的活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