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牙好,胃口就好。”確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良好的消化功能主要取決於咀嚼食物的方式是否正確,而牙齒是直接參與咀嚼的工具,所以從小做好牙齒保健事關孩子一生的健康。
現在每個家庭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也越來越深,對孩子飲食、生活不加引導、限製,牙齒已經成為很多孩子的問題。
六歲的東東長得白白胖胖,活潑好動,十分惹人喜歡,可就是不愛開口,因為他長了滿口的小黑牙!苦惱的東東媽媽向口腔醫院的專家求助。
“這是啥原因造成的呢?是不是也得洗牙啊?”孩子的母親問醫生,為什麼孩子原本的一口小白牙會變成這樣。
醫生給東東檢查時發現孩子大部分牙上都出現了或大或小的白褐色斑點,有的已經黑了,而且,有好幾顆牙上還有小齲洞!
潔白整齊是牙齒健康的標誌,也是孩子的第二張臉,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齒。所以,作為父母應多掌握一些孩子牙齒日常護理的知識和技巧,這樣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副潔白健康的牙齒。
1.保護孩子的牙齒應從乳牙開始。牙齒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重要的咀嚼器官,還對孩子的消化、語言、麵容和頜骨的發育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從嬰幼兒期開始,從保護第一顆萌出的乳牙時開始,家長就應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的牙齒。
2.讓孩子多吃“愛牙食品”。要讓孩子長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多吃“愛牙食品”。如奶製品,因為它含有豐富的鈣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對牙齒的生長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嬰幼兒時期家長應給孩子多吃能促進牙齒咀嚼的蔬菜,如芹菜、卷心菜、菠菜、韭菜、海帶等,這樣有利於促進下頜的發達和牙齒的整齊。另外,應避免給孩子食入過多的甜食。
3.糾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孩子不像大人,一般自律性都不太強,常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很多不良習慣,這些不良的習慣對牙齒的健康成長有很大危害。下麵是一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良生活習慣,應該特別引起家長的注意。
(1)吮指:會造成孩子牙齒明顯的錯合畸形。
(2)亂舔舌頭:在換牙期間用舌頭舔鬆動的乳牙或新長出的牙齒,會使上下牙之間形成局部開合,牙齒之間會出現縫隙。
(3)咬嘴唇:經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前牙反合,下頜向前突出;咬下嘴唇則會導致上前牙突出,下頜後縮,上嘴唇會變得厚而短,呈張開狀態,牙齒外露。
(4)偏側咀嚼:在乳牙發展後期容易出現偏側咀嚼習慣,由於乳牙脫落,一側牙齒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響,這種習慣長期不被矯正會造成麵部左右發育的不對稱,也會出現齲齒和其他牙周疾病。
(5)咬東西:孩子在咬某些物體時容易將其固定在牙齒的某一個部位,因而容易形成牙齒局部的小開合畸形。
(6)睡前吃糖:糖分在細菌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乳酸,腐蝕牙齒形成蛀洞,因此晚上睡覺前吃糖就很容易發生齲齒。
(7)亂剔牙:如果形成了剔牙習慣,牙縫會慢慢變寬,食物的殘渣在牙縫裏發酵後會讓牙齦發炎。另外如果牙簽不衛生,在剔牙時牙齦黏膜被剔破後細菌進入會直接造成牙齦出血。
4.定期帶孩子去醫院進行口腔檢查。要想使孩子有一副健康的牙齒,應該把預防放到首位,不要等到孩子牙疼了才就診。當孩子長出第一顆牙或是在他一周歲的時候,就應該帶他到醫院看一次牙齒。在孩子3歲後每半年應該帶孩子去口腔醫院進行口腔檢查。平時家長要關注孩子的牙齒狀況,觀察孩子的牙齒上是否有空洞,如果發現牙上有色斑或很小的洞,應及早治療。
5.教孩子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在鏡子中觀察牙縫、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再針對孩子好模仿的特點,讓孩子模仿漱口動作。
刷牙時牙刷應指向牙根方向,順序為:由前向後,由外向裏。刷上牙時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時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麵時先來回橫刷幾遍,刷去牙齒表麵的汙垢,再上下來回豎刷,清除牙縫裏的殘留物。讓孩子注意橫刷時用力輕,豎刷時稍加力。最後教孩子洗淨刷牙用具並用毛巾擦幹嘴巴。在孩子學刷牙時,家長可以讓孩子配合兒歌進行刷牙動作,以提高學習的興趣,並注意給予鼓勵和表揚。
家長、孩子共用一支牙膏可能影響孩子骨骼發育,所以家長應為孩子選購含氟量較低的兒童牙膏。在孩子刷牙時,家長應注意牙膏的用量,避免孩子誤服牙膏殘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