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培養孩子細嚼慢咽的習慣(1 / 1)

有的孩子餓了或者急著要去玩,吃起飯來狼吞虎咽,囫圇吞棗,把未經充分咀嚼磨碎的食物吞入胃內。很多家長把狼吞虎咽看成孩子食欲旺盛的標誌,其實這對孩子的身體是十分有害的。

所以,進餐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咀嚼能力。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有重要意義。

(1)細嚼慢咽有利於孩子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口腔是進入身體的第一關,是人體消化食物的開始,細嚼慢咽,可使食物在口腔中磨碎,減輕胃的工作,同時通過細嚼,可以使食物更好地與口腔中的唾液混合成為食團,便於吞咽;而且能反射性地引起胃液的分泌,為食物的下一步消化做好準備。同樣的食物,經過充分咀嚼後,其中某些營養成分的吸收率要提高10%左右。因為食物在口腔咀嚼的過程中,一方麵變得細碎,同時能與唾液均勻混合,唾液中的消化酶可使食物的結構由複雜變得簡單,有利於消化吸收。

(2)還能促進孩子咀嚼器官的發育。咀嚼能刺激麵部頜骨的發育,增加頜骨的寬度,增強咀嚼功能。如孩子頜骨生長發育不好,可發生頜麵畸形、牙齒排列不齊、咬合錯位等。咀嚼能增加食物對牙齒、牙齦的摩擦,達到清潔牙齒和按摩牙齦的目的,從而增加了牙齒、牙周組織的新陳代謝,提高抗病能力,減少牙病的發生。

(3)細嚼慢咽還能降低孩子肥胖症的產生。據觀察,肥胖者每餐的進食速度要比瘦的人快5分鍾左右;有人試驗給肥胖的孩子吃不經咀嚼就無法下咽的食物,經5個月左右,體重減輕4~5公斤。

(4)勤咀嚼對健腦有很大的幫助。咀嚼運動不僅關係到咬肌,對味覺、嗅覺神經都是一種適時刺激,如此大範圍的刺激作用能增加腦部激素的分泌,促進大腦功能的提高。

(5)減少孩子腸胃疾病的產生。狼吞虎咽地進食,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時間一長很易引起胃腸疾病,而且還浪費了很多營養物質。

總之,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對於保護孩子牙齒和牙周組織的健康、促進頜骨的發育以及幫助消化吸收、增進身體健康大有益處。有狼吞虎咽的進食習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幫助他們糾正。

1.掌握好孩子的用餐時間。孩子每餐進食時間在15~30分鍾最為合適,不應太快也不要太慢。孩子吃飯時,家長不要催促,而要教育孩子細細嚼慢慢咽。

2.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用餐環境。可以在食物的色、香、味、形上下些工夫,飲食要定時定量。在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看電視,否則孩子會不用心吃飯。

3.常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孩子不好好吃飯,可以先到醫院檢查一下有沒有消化道和全身性疾病,如果沒有,就要考慮是否有喂養不當或精神因素存在,千萬不能看到孩子吃飯慢就強迫,甚至體罰。

4.注意食物的搭配。要合理安排食物的種類,停止甜食,少吃零食,飯前可吃一點紅果類的酸性食物以刺激食欲。

細咀嚼的孩子比粗咀嚼的孩子能多吸收蛋白質13%、脂肪12%、纖維素43%,由此可見細嚼慢咽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