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改造”害羞的孩子(1 / 1)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出現害羞是很常見的,可是很多家長不能對此引起重視,甚至感覺害羞對孩子有好處,認為這是孩子聽話的表現,實際上這種認識並不可取。害羞的孩子在當今社會中是很難立足的,更談不上把握住機會。而且害羞的孩子在心理上同時也是敏感、脆弱、相對孤獨的,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是有很大危害的。

靜靜在家裏是個活潑的孩子,有說有笑,蹦蹦跳跳的,可家裏來了個陌生的客人或是換個新環境就不一樣了,總表現得扭扭捏捏、麵紅耳赤、口幹舌燥、語無倫次。說話時結結巴巴,讓她喊“叔叔”或“阿姨”時,她卻退到了爸爸媽媽的身後,讓爸爸媽媽很是尷尬。靜靜的害羞,其實隻是對陌生的客人或環境所產生的回應,雖然害羞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孩子過分害羞,也會引起一連串的問題,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

孩子長時間害羞,在性格上還會表現出內向、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而且害羞的孩子由於經常逃避社交活動,因此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就容易失去表現的機會。在這個競爭的時代,這樣性格的人會被社會淘汰。所以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跨過害羞這道影響人際交往的障礙。

1.多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讓孩子多和陌生人接觸。家長不要總把孩子關在家裏,生怕他們有什麼閃失,應當多帶孩子去外麵逛逛,比如常帶孩子去親戚家或朋友家做客,還可以帶孩子去公園、超市等人多的地方活動。家長還可以適當安排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遊戲、郊遊、畫展、唱歌等活動。

2.不要隻用枯燥乏味的說教建立孩子的自信,可以通過和孩子做遊戲達到教育的目的。任何一個孩子都是愛玩的,包括那些害羞的孩子,在玩的同時父母應該注意多在遊戲中建立孩子的自信,讓孩子積極參與遊戲中的角色,因勢利導,從而獲得自信,遠離害羞。

3.多給孩子創造鍛煉的機會,不要過分地溺愛。孩子總有一天要自己獨立麵對生活,因此家長應該在這個時候多給予孩子足夠的鍛煉機會,為他們今後的發展做鋪墊。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多給他們一些間接的支持,少一些溺愛,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麵對挑戰,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學會適當的應付技巧,從而走出害羞。

4.對害羞的孩子要多鼓勵,少批評。害羞的孩子更需要鼓勵,隻有鼓勵才能讓他們增強信心。家長在對害羞孩子進行批評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辭,不要太苛刻。盡量以鼓勵的語言為主,不要因為批評的語言不當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5.對害羞的孩子要及時給予適當的引導,使他們能勇敢地麵對陌生人。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害羞、怕生情結時,應及時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觀念,但一定要避免簡單粗暴。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未能及時給予引導,孩子自然會選擇逃避,最後變得越來越害羞。

6.當孩子害羞時,家長一定不要勉強孩子,更不能否定孩子。有些孩子可能因為自身的能力而不善於溝通和社交,即使家長再焦急,也不要勉強孩子,更不要采取懲罰或指責的措施,這樣對他社交信心的打擊會更嚴重。此外,父母不要全盤否定孩子,如對家人和朋友解釋說你的孩子怕羞,這樣會造成孩子的一種自我界定,認為自己就是這樣了。

7.除了要注意孩子在家的表現,還要經常與孩子的老師溝通。在學校裏,害羞的孩子常常引不起老師的注意,所以很多老師就很容易忽視這些孩子,認為他們可能缺乏對學習的興趣;有的老師甚至認為這是孩子智力低下、反應遲鈍造成的。這樣長時間下去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弊病的。因此,家長平時要多與老師聯係和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配合老師讓孩子走出害羞,從而建立孩子的自信。

無論在什麼場合,如果孩子事先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他就不會那麼緊張、焦慮和不安,怕羞的情緒也會減少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