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總是反映自己的孩子脾氣很壞,一不順心就發火,怎麼也哄不住。其實孩子發火也是他成長的一部分,沒有或很少有孩子沒有發過脾氣。但如果孩子經常爆發出怒火,經常表現出狂躁不安的情緒,且缺乏起碼的自製自控能力,就是一種不好的傾向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孩子發火的情況,可是許多父母為了糾正孩子的壞脾氣,常常強行打斷孩子表達憤怒與不快的過程,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做父母的要清楚,孩子和大人一樣有發泄自己不快和憤怒的需要,所以,當孩子發火時,做父母的首先應當學會接納孩子的憤怒,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平衡。為此,父母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為孩子營造出溫馨、祥和的生活環境。在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中,人們是很難發火的,孩子也是一樣,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不易使孩子產生情緒衝動。
2.用自己的愛化解孩子的衝動情緒。麵對生氣的孩子,家長千萬要保持冷靜,因為家長的狂躁會使孩子更加狂躁。要想讓孩子安靜下來,就應該溫柔地與孩子講話,如果孩子在叫嚷,那麼家長不能和他一起叫嚷,否則孩子的火氣會越來越大。要注意簡化自己的語言,而且平靜地和孩子說話。
3.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憤怒。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於發育階段,生活的經曆和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常常不知該如何表達和平衡自己的情緒,因此,父母要告訴孩子在什麼情況下、以怎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才是合適的,如不能侵害他人等。還可以讓孩子通過繪畫、講故事等方式將自己的憤怒表達出來。
4.可以用自己良好的情緒感染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的情緒很穩定,孩子的情緒一般都比較健康;反之,孩子的情緒則比較暴躁。所以父母應該檢查一下,自己宣泄憤怒的方式是否有待改進。
5.通過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來轉移孩子的不良情緒。當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時,家長可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情緒得以轉換,或者是把孩子帶到戶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都可以讓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
家長要教育孩子禮讓為先,抱著一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態看問題,遇到問題學會退一步想,或者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