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鼻子出血是常見的症狀。孩子鼻腔內側有許多細小的血管,這些血管相互交錯成網狀。由於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在發育階段,所以血管的位置較淺,而且保護它們的膜又很薄,遇到鼻腔炎症、氣候幹燥或挖鼻孔過度,血管就容易破裂。
小孩活潑好動,經常會無意間傷著鼻子,引致流鼻血。此外,他們亦可能因好奇將異物塞進鼻孔,令鼻黏膜破損。上述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所流出的血量很小,隻要采取適當的措施,無須過分擔憂。
當鼻腔過於幹燥時,裏麵的毛細血管就會破裂,導致流血。從臨床上來看,90%的流鼻血現象都屬於血管破裂導致的血管性流血。對此,患者不用太緊張,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自行處理,及時止血即可。為了防止因幹燥引起的出血,在天氣幹燥的時候,可在鼻腔內少量地塗些石蠟泊。此外還要教育孩子改掉挖鼻孔的不良習慣,這對預防鼻出血至關重要。
家長對於孩子流鼻血千萬不要情緒異常緊張和慌亂。當然,孩子鼻出血如處理不善,輕則導致流血較多,嚴重者也會使孩子出現失血性休克,因此,家長必須學會處理鼻出血的技巧。
1.家長自己不要慌,不要把緊張與慌亂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孩子家長情緒穩定才能更好地安撫受驚的孩子,孩子情緒穩定才有利於局部止血。
2.要讓孩子坐下,頭部保持筆直,解開孩子的衣領和腰帶。為了製止鼻子流血,有的家長將孩子頭向後仰,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這樣血就會流到鼻腔後方、口腔、氣管甚至肺部,輕者引起氣管炎、肺炎,重者可導致氣管堵塞、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把血都咽下去,還會引起胃部不適應疼痛,同時醫生也無法估計出血量,不利於治療。因此,當孩子鼻出血時,不要讓他把頭後仰。
3.對孩子流鼻血最好的止血方法是壓迫法,家長可以用手指壓住孩子出血一側的鼻翼,使其壓迫鼻中脯,壓迫5~10分鍾左右,直至不會出血為止。止血時要讓孩子坐著或站著,不要躺著,否則鼻血由後鼻孔流入咽部,不從鼻孔流出,因而無法掌握是否還在出血。
4.捏鼻期間,家長可以用涼毛巾或冰塊包敷在前額和後頸兩處,降低頭部和鼻子的溫度,以減輕出血症狀。10分鍾後,慢慢鬆開手指。如鼻血已止,應讓孩子靜坐片刻,至少3小時內不要擤鼻涕;如鼻血未止,可再捏鼻孔10分鍾。
5.若孩子的鼻子流血不止,就要去看醫生。如流血過多導致眩暈,麵色蒼白,更應第一時間去看醫生。
6.假設家長用了上述的方法後,還是反複出血,那麼家長最好帶孩子去全麵檢查身體,尋找病因後,進行根本性的治療。為防止再出血,在鼻出血後7~10天內,應避免用力摳鼻、打噴嚏或做劇烈運動,洗臉時也要盡量避免揉擦鼻部。
發生鼻出血時,額頭不宜仰得過高,以免血液流向喉部或口中,引起胸悶或惡心。更不能用脫脂棉或紙巾等堵塞鼻腔,因為這些物品會在鼻中留下纖維質,引起再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