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的孩子崴腳的發生率較高,因為這個時期孩子身體的各方麵還處於發育階段,稍有不注意,就會發生踝關節扭傷。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都比較好動,如活動前準備不充分,活動時就易發生扭傷;或下台階時思想不集中,易發生蹠屈內翻,這時外側副韌帶突然過度牽拉,可引起踝部扭傷。家長在發現孩子崴腳後一定要妥善處理,及時送往醫院治療,以免在青春發育期造成“大小腿”,給孩子留下一生的痛苦。
12歲的女孩豔豔,是一名活潑好動的六年級學生。最近,媽媽無意中發現孩子的兩小腿一大一小,發育瘦小的左腿比右腿整整細了一圈,膝關節還有些變形了,而豔豔卻告訴她並沒有感到兩條腿有什麼疼痛感。媽媽忙將其帶到醫院檢查,經過各項檢查均未找到病變原因。
經過醫生仔細詢問,豔豔才模糊記起一年多前打籃球時曾崴過腳,因當時沒有感到特別疼痛,家長也沒有采取什麼措施,以後在運動時的某些動作讓患腿覺得隱疼和活動不利時,就不知不覺地減少使用患腿。
每個人都可能有過崴腳的經曆。通常崴腳會出現疼痛、浮腫等症狀,嚴重的會出現關節內血腫或骨折,輕則影響走路,重則導致關節的活動功能惡化而發生運動障礙。當孩子發生崴腳時,家長一定要鎮定,切忌驚慌,以免忙中出亂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作為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很有必要學會一些簡單的事故處理措施。
1.當孩子出現崴腳時,應該讓孩子安靜地坐下或躺下,用毛巾冷敷扭傷的部位。毛巾被暖熱了,要馬上更換涼的,或者在塑料袋裏放入砸碎的冰塊敷在傷處。首次冷敷要在受傷後30分鍾內進行,至少要冷敷20分鍾,一天敷三四次。但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使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
2.家長不可盲目扭動、按摩扭傷部位,應讓孩子伏臥在床,彎起膝蓋,使傷足豎立。然後用雙手大拇指揉動傷處,揉動的方向從足至小腿。這樣可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能減輕孩子的疼痛。如果是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三分之一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液流通,膠帶外麵再用繃帶包紮一下。
3.足踝扭傷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愈合,在這個期間,家長要叮囑孩子不可急於過早活動,以免出現再度扭傷,最後導致骨折。
4.如果家長無法辨別是否是嚴重扭傷或骨折時,一定要小心處理,可以先按骨折處理,並及時找醫生診治。
5.當孩子崴腳後,千萬不能讓孩子隨便走動,以免再發生骨折;更不能馬上洗澡或自己上藥,以免影響醫治。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盡量不要穿不合腳的鞋,平時在追跑打鬧時要小心,體育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以預防踝關節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