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孩子凍傷後怎麼辦(1 / 1)

凍傷是孩子在冬天常見的皮膚損傷,這種病主要是由於低溫、潮濕引起皮膚血管痙攣所致的損傷。每當天氣嚴寒時,鼻尖、耳朵、麵頰、下巴等露出來的部位,由於皮膚受寒,血管收縮,血液供應受阻,時間一久就可能被凍傷。

凍傷初起時,損害常為圓形,界線不明顯,局部皮膚蒼白,然後轉成紫色。凍傷的皮膚有冷的感覺,局部腫脹,有麻木、灼癢、觸痛感,局部溫暖時更厲害。有時凍傷部位還會有水皰,如果破潰造成感染,還會出現炎症。全身性的嚴重凍傷可以造成昏迷甚至死亡。凍傷主要分為四種情況。

第一種為皮膚淺層凍傷,會產生紫紅色的紅斑,以後會紅腫、發癢、刺痛。

第二種為局部出現紅腫,並產生大小不等的水皰。

第三種為皮膚壞死,留有疤痕。

第四種為肌肉、骨骼均被凍傷,痊愈後會留下傷殘及功能障礙,這是最嚴重的凍傷。

治療凍傷的關鍵在於預防。預防的要點是局部保溫,保持清潔幹燥。平時,應讓孩子多接觸室外空氣,注意鍛煉身體,保證體內所需營養,以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家長還可以通過其他方法讓孩子防止凍傷,如堅持用冷水洗手、洗臉,慢慢發展至冷水浴,這樣就可以提高肌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當然,如果孩子身體比較弱的話,不建議嚐試這種防寒的方法。

當發現孩子有凍傷的細微跡象時,應及時進行按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在氣溫低於10℃時,應給孩子穿上棉鞋、棉衣,戴上棉手套、圍巾等。孩子的手套和襪子都不要過緊,且應保持幹淨、幹燥,不要給孩子穿太硬太擠的鞋,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在冷風中站立不動,而要讓他活動手腳。如果孩子的手腳等部位浸濕,應盡可能不讓冷風正麵吹襲,並盡快換上幹衣服。

孩子一旦發生凍傷,家長也不要擔心,如果能采取正確的應急措施,也可以讓孩子化險為夷。家長可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1.保護好孩子的凍處。如果是在野外,一時還不能回家,應該把孩子凍僵的手放在自己懷裏取暖。如腳被凍僵,可找個避風處,脫去鞋子,把孩子的腳放入懷中,用手去搓(忌用雪搓)。

2.回家後,應把凍傷部位浸入溫水中。水溫以27℃~40℃為宜,4~5秒鍾取出來,如此反複進行,直至受凍的部位回複正常體溫為止。判斷標準為皮膚潮紅,肢體有溫熱感,即可停止。

3.全身凍傷時,可以用比體溫低10℃左右的溫水浸泡或淋浴,令身體慢慢恢複正常體溫。

4.凍處溫暖後,可以慢慢活動,並進行適當的按摩。

5.輕度凍傷,可塗上凍傷膏,然後用幹淨布包住,再裹上棉絮等繼續保暖。不管是睡還是坐,凍傷處都要舉高或抬高到胸部水平以上,可減輕孩子的腫脹、疼痛感。

6.孩子凍傷後,千萬注意不要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溫水再加熱。所有凍傷部位都應盡可能緩慢地使之溫暖而恢複正常體溫。

7.一旦發現孩子的凍傷比較嚴重時,應盡快去醫院接受治療。

當孩子被凍傷後,嚴禁用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患部,這樣可能會引起皮膚潰爛。更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用火直接烘烤或用太熱的水直接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