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常見的意外事故,尤以夏秋兩季最為常見。貪玩的孩子常會自己到池塘河邊遊泳玩水,這是導致溺水的主要原因,有時孩子失足落井或栽入水缸以及雨天掉入溝坑亦屢見不鮮,偶有冬天在薄冰上落水或嚴冬墜入冰洞者。當遭遇溺水時,孩子在2分鍾後便會失去意識,4~6分鍾內身體便遭受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家長懂一些溺水的應急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溺水即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水灌入呼吸道內引起窒息,溺水後平均5~6分鍾,呼吸心跳即可完全停止。一部分孩子溺水後發生喉頭痙攣或心髒突然停搏,死亡時間更短。若溺水得救,往往有水電解質紊亂;由於在溺水過程中都有水中雜質、泥沙和嘔吐物被吸入氣管和肺中,所以在複蘇後期幾乎都發生急性肺水腫、肺炎、肺膿腫等合並症,並往往並發功能衰竭。由於窒息缺氧可發生腦水腫。
為避免孩子溺水事件的發生,家長應該加強孩子的人身安全監護措施,同時提醒兒童不要擅自到水庫、池塘、河流等水域遊泳,即便遊泳時也必須有救生設施和熟悉水性的成年人陪護,到遊泳館遊泳需有專業救生人員陪護;學校、社會、政府也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兒童溺水事故發生。
孩子發生溺水後應采用正確的急救方法,爭分奪秒地做好現場搶救對挽回孩子的生命極為重要。
1.在對孩子實行搶救時,家長為防止溺水孩子抱住自己,一般應該從背後接近溺孩子,兩手抱住溺孩子的髖部,迅速將其拖上岸。這樣既可以很省力地救出孩子,也能使自己不發生危險。
2.上岸後,如果發現孩子停止了呼吸,家長應該立即清除孩子口鼻中的泥沙、雜草、泡沫,保持呼吸道的暢通;而後用毛巾或是手絹包著孩子的舌頭,將其拉出,用夾子夾住舌頭,以防縮回。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很快地恢複呼吸。
3.如果發現孩子肚子裏灌了很多水,應迅速對孩子進行倒水處理。即將身體倒提抖動,或讓孩子趴在家長的肩上,家長不停地跺腳、跑動,促使水從孩子的口鼻中流出。
4.應迅速采取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對孩子進行急救。具體方法是:孩子仰臥在地麵上,家長用薄手巾蓋住孩子的口部,一手捏住孩子的鼻子,以防吹氣時漏氣,另一隻手拖起孩子的下頦,用嘴對著孩子的嘴將氣吹入;吹完一口氣後,嘴和捏鼻子的手同時離開,接著用手壓一下孩子的胸部,以助呼吸。如此有規律地反複進行,直到孩子的呼吸出現為止。人工呼吸通常每分鍾向孩子口內吹氣20次左右。
5.在對孩子進行人工呼吸時,一定要有耐心。根據搶救經驗,進行人工呼吸的時間一般較長,家長要有信心和耐心,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當孩子出現微弱的呼吸後,也不能馬上停止人工呼吸,必須繼續進行一段時間,因為此時的呼吸非常微弱,隨時都有再次停止的危險。
6.如果發現孩子的心髒已停止跳動,除做人工呼吸外,還要同時進行心髒的起搏按摩,以恢複心跳。具體方法是:讓孩子仰臥在較為堅硬的地麵上,家長的右手放在孩子心髒的正上方,左手掌重疊在右手上,而後穩健有力地向下垂直加壓,使得胸下壓縮心髒,然後抬起手腕,使得胸部擴張,心髒舒張。這樣有節奏地進行著,每分鍾60~70次。手掌用力下壓時不要過於猛快,手掌壓的心髒上方的麵積不要過大,以防骨折。
經過一般急救後,孩子的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但也應該立即送到醫院處理。因為如果孩子是在淡水中溺水,除了窒息外水分可能會迅速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血液稀釋,造成血容量增加;如果是在海水中溺水,海水滲透壓高,大量進入肺泡後會引起肺水腫,同時可因血液被濃縮而造成電解質紊亂,導致心衰甚至死亡。而且,肺裏吸入液的汙染或胃裏嘔吐物返流到呼吸道,也會引起支氣管炎、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