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章 如何應對孩子的痛經(1 / 1)

這個時期的女孩由於身體發育還不是很完善,在經期前或月經期間都會出現一些身體不適,嚴重的形成痛經。對此家長應該給予重視,及時找出病因,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而耽誤了孩子。

女孩在月經前或月經期間,常常會出現腰酸、下腹墜脹、乳房發脹、精神疲倦、情緒不穩等,有的女孩甚至會出現輕度浮腫和痙攣性疼痛,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至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但是,部分女孩月經前或月經期會感到下腹部陣發性疼痛,難以忍受。有時,疼痛還會擴散到會陰部或者腰部,常伴有惡心、嘔吐、尿頻、腹瀉或者便秘等症狀。腹痛劇烈時還會出現麵色蒼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這都對孩子的生活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在醫學上稱為“痛經”。痛經可能持續數小時或一兩天,一般在經血暢流後疼痛也就緩解了。

在實際生活中,13~19歲少女發生痛經的相當普遍,近年來似乎還有上升的趨勢。並且有些少女往往還會感到疼痛程度逐年加重,這就需要家長引起重視了。

其實,青春期少女的痛經絕大多數是功能性痛經,即痛經並不是由於生殖係統器質性病變而產生的。隻要家長能正確地找對原因,一般情況下都是能治愈的。

1.精神因素。很多有痛經的女孩往往受社會上某些人特別是自己母親的影響,對月經缺乏正確的認識,把來月經視為“倒黴”,認為月經是“髒的”、“難為情的”,來月經是疼痛的、非常難忍的。這種無形的精神枷鎖往往要很常時間才能得到緩解。所以,在孩子月經期間,家長一定要端正孩子對月經的認識,不要讓她們有心理負擔。

2.體質因素。一些女孩平常無痛經,可是在健康情況不良時,如貧血或患了某些慢性疾病時,則發生痛經現象。這時家長就要注意多督促孩子鍛煉身體,平時還要注意營養搭配,如果身體好了,痛經自然會得到緩解。

3.不注意經期衛生。很多孩子在月經期間很不注意衛生,如月經期劇烈活動、受寒、不注意飲食、心情抑鬱等都能誘發痛經。所以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月經期間的衛生是很重要的,從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緩解痛經的現象。

4.子宮發育不良。青春期少女子宮發育尚不完善,如子宮肌肉和纖維組織比例失調,致使月經來潮時子宮產生不協調收縮。有些少女的子宮頸口或子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傾曲以致月經血流通不暢,刺激子宮劇烈收縮而發生痛經。

5.子宮內膜整塊排出。月經期子宮內膜一般是呈碎片狀隨經血一起排出的。有些少女來月經時子宮內膜呈塊狀脫落,因而經血引流不暢,刺激子宮收縮增強,發生痛經。這類患者往往在月經第3~4天時疼痛劇烈並伴有膜狀物排出。膜狀物排出後,疼痛也立即消失。

6.某些器官性病變的作用。嚴重痛經,最好到醫院檢查,以排除生殖道的畸形和器官性病變。有些與生殖道鄰近的器官發生的病變,如膀胱炎、結腸炎和慢性闌尾炎等,還有月經期盆腔充血,都會發生疼痛。

消除了精神上的恐懼、焦慮,體質增強了,絕大多數痛經可以不治自愈。對於少數痛經仍不緩解的少女應請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