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軍團(2 / 2)

這裏麵的關節太多,以孟海公的智力、政治完全無法推演出結果將會如何。所以仿照什麼的還是要和眾多文臣謀士商量之後在做決斷。可以說又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物資。

“不管怎麼說,雖然不是很明白這玩意的意義,但是明顯價值還是很高的。”孟海公笑道,“不過,話說回來,物資召喚什麼時候直接給個一堆糧草之類也不錯。”

“一切召喚都是隨機進行的。”係統表示無能為力,“宿主可以加快主線進程,以後將會有其他功能。”

孟海公聳聳肩,對於係統的誘惑並不怎麼上心。

“好了,不扯這個,給我開大獎。我到要看看反王勢力隨機召喚能出現些什麼玩意。”孟海公也不和係統多扯,繼續進行召喚。

“叮!現在開始進行隨機義軍、反王勢力召喚!”

“叮!恭喜宿主抽中西夏國軍團分隊一支!”

“西夏軍團,來自曆史記載、小說演繹、民心印象!”

“組成:鐵鷂子隊(300人),步跋子隊(500人),強弩隊(200人)”

“植入身份:孟海公在曹州訓練的精銳部隊!”

“忠誠度:100!”

“臥槽,西夏國的精銳軍團?特麼這種檔次的軍團雖然數目不多,但是訓練有素,勇猛無敵,怕是很多小號的反王全部家當加起來都比不上吧?”孟海公忍不住咋舌。

別看這個數看起來不多,攏共才一千人,但是光鐵鷂子就已經不是一般的義軍、反王能玩的了,這波絕對不虧。

西夏以武立國,軍隊以騎兵和山地重步兵最為著名,騎兵中尤以重裝鐵騎平夏鐵鷂子戰鬥力最強。鐵鷂子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據記載這支有著三千人的重騎兵軍團,分為十隊,每隊300人,隊有隊長,擔任隊長的“皆一時之悍將”。宋人田況《儒林公議》所記十隊的隊長:“一妹勒、二浪訛遇移、三細賞者埋、四理奴、五雜熟屈則鳩、六隈才浪羅、七細母屈勿、八李訛移岩名,九細母嵬名、十沒羅埋布。”

攏共三千人,在蒙古鐵騎出現之前卻可謂是當時最強的騎兵,如今刷了三百出來,已經非常凶殘了。

而與重騎兵鐵鷂子配合的山地重步兵正是步跋子,因步跋子多出自橫山(今屬陝西)地區,故又稱「橫山步跋子」。《宋史?兵誌》載「步跋子者,上下山坡,出入溪澗,最能逾高超遠,輕足善走」,「山穀深險之處遇敵,則多用步跋子以為擊刺掩襲之用」。

至於弩兵自然不用多說,大宋神臂弩之類的可謂吊打全世界,作為大宋宿敵之一西夏又怎麼可能不去學習一二呢?

西夏崇宗乾順時,庶弟察哥建議置強弩軍對付宋軍,他說:“國家用鐵鷂子以馳騁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險山穀,然一遇陌刀法,鐵騎難施;若遇神臂弓,步奚自潰。蓋可以守常,不可以禦變也。夫兵在審機,法貴善變,羌部弓弱矢短,技射不精,今宜選蕃漢壯勇,教以強弩,兼以標牌,平居則帶弓而鋤,臨戎則分番而進,以我國之短,易中國之長,如此,無敵於天下矣。”崇宗采納察哥的建議,建立強弩軍。

至此以後,鐵騎,步兵,弩兵的配置就是西夏非常常見的標配,所以才會在這一波作為一個軍團被召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