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整編隋軍(2 / 2)

處理好一些雜務,孟海公組織大軍再次出發。

前麵因為和張金稱撕破臉皮,雖然中間有邱瑞說和,但是畢竟已經勢成水火了,孟海公也不會和他客氣,直接把歸屬於張金稱的大部分繳獲物資也都扣下了。

畢竟這是先前蘇定方和張金稱交手的時候約定好的,就算是邱瑞也沒什麼話說,至於怎麼安撫張金稱,那就是邱瑞的事情了,孟海公拍拍屁股就走了。

按照事先規定的比例,一部分充為國有,一部分歸入軍隊後勤,一部分大家分下去,雖然說長途跋涉可以說是馬不停蹄,但是大家的士氣還是比較高昂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隻要能一直勝下去,士氣保持飽滿還是比較容易的,這算是屬於兵形勢一脈保持士氣的辦法。

大軍朝著粱郡進發,一路上孟海公也是有意讓隋軍、西夏軍相互較勁,至於背嵬軍,畢竟隻有那麼點人,而且已經成了義軍的基層框架,沒必要再拿出來瞎折騰。

鐵鷂子的選拔方式基本是世襲,父親的盔甲傳給兒子,兒子的盔甲傳給孫子,祖祖輩輩的流傳,造就了流淌在血液裏的武勇。

西夏帝國作為一個能屹立於西北將近二百年的少數民族政權,自然需要一支強悍的軍隊作為支撐。

這一點,相對於府兵製下的隋朝其實是有其優勢的,

《資治通鑒》卷182《隋紀六》:煬帝大業九年“春正月丁醜,詔征天下兵集涿郡,始募民為驍果,修遼東古城以貯軍糧”。據此可知,“兵”為“征”,“驍果”為“募”,一為征兵製(義務兵),一為募兵製(雇傭軍),兩者的征集方式截然不同。“驍果”之名取驍勇果敢之意。

當然,費青奴從中央帶出來的禁軍實力並不差,但畢竟是多次損兵折將,再加上目前心思隻能算是勉強歸附,和西夏軍這種精神意誌方麵乃是100忠誠度死忠,素質、裝備方麵也不遜色多少的精銳比起來,表現就要差一點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是直接植入的關係,所以人種方麵都是隋朝北方的漢子,倒也不是後來的‘黨項族’,這個其實也沒啥影響。在這個時代更多的看的是政體而不是個體種族。

再加上鐵鷂子、步跋子、強弩的配合也是屬於非常經典的戰術配置,而隋軍方麵卻是損兵折將,所以孟海公還是以西夏軍這樣的配置進行編製、訓練。

額!當然是在有足夠裝備的前提下。

裝備湊得出多少,隋軍的素質還是沒問題的,很容易就仿造出相似的小隊。強弩不夠那就隻能弓箭手上了,這個倒也不是問題。

等大軍趕到粱郡的時候,對隋軍的編製已經基本出來了,這裏不僅僅是費青奴一部分,還有其他幾處招降的隋軍等等。

因為裝備限製的關係,重騎步建製了五百人,已經讓孟海公家底都貼出來了,畢竟隋軍的裝備也不是都很誇張。

這一部分當然不能直接和西夏軍合並,免得兩者相互影響。

剩下的則是繼續按照隋軍正常編製進行,用隋軍帶民兵的方式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