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建奇功(2 / 2)

而弩的運用價值在於弓在製造時間和成本上是超過弩的,但耐用性也是超過弩的,而且維護簡單。再有則是成熟的弓箭手的訓練成本完全是弩兵的很多倍,這就是操作方麵的問題了。

這兩點是主要的弩有運用價值,雖然弩的裝填時間比弓長很多,但是畢竟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低,是遠距離殺傷武器必不可少的存在。

不過,到了宋代的裝備而言,弩箭比弓箭射程遠,洞穿力強,“然張遲,難以應卒,臨敵不過三發、四發,而短兵已接”,基本上就隻有了周期長這一個問題了。

自宋神宗熙寧元年,橫山黨項部首領李宏進獻神臂弓,北宋將之略加改進後,大量製造並下發宋軍裝備,成為宋軍恃以克敵製勝的利器。而這個時期已經是西夏建國一段時間之後的事情了,也就是說,從初始科技的角度來說,西夏的強弩也同樣是從這個模版出來的。至於最終大宋因為守城需要,南宋初期,名將韓世忠加大神臂弓的尺寸之類的,那就是屬於移動起來更加困難的玩意了,再往後隻能算是城牆武器而不是步兵武器了。

這裏要說明的是,這個東西也就比大宋的顛峰時期科技要差一點,基本上可以稱得上冷兵器時代的巔峰科技了。到後來元明清開始,元朝是因為這玩意不適合以騎兵為主的元軍,所以禁用了,到後來明清就是開始發展火器了,所以總體來說,這個就是接近冷兵器時代最巔峰的傑作了。

等到楊汪反應過來,指揮大軍衝上去搶人的時候,鐵鷂子已經準備好了列陣衝鋒了,而後方強弩雖然還沒整好,弓箭手卻已經上前到一定距離了,隻要隋軍上前,一波箭雨洗地是躲不掉的。

話說回來,這個時候衝到越王府親衛隊伍後麵方才幸免於難的蘇定方已經在配合著步跋子收拾殘局了,陣亡的隋軍自然也沒辦法,受傷的隋軍則被他們架到了後方大軍之中。其中也包括了被親衛們死死保護著的楊玄感等人。

楊汪指揮大軍搶人,隋軍騎兵越眾而出衝殺向前,迎頭就是一陣箭雨撲麵而來,雖然沒有強弩那麼凶殘,但是覆蓋性的箭雨對於沒有具裝的騎兵來說也是很大的威脅。

總算扛過箭雨之後殺到了義軍麵前,迎上他們的卻是三百鐵騎浩浩蕩蕩的衝撞過來,一時之間就是人仰馬翻,血肉模糊。

這個時候,楊汪才看清眼前重裝完備的鐵鷂子,瞬間倒吸了口涼氣。在箭雨、鐵騎等威懾之下也隻能在吃了一波箭雨之後,留下數百具屍體返回。

楊汪雖然也想不計代價把人搶回來,但是綜合多方麵的因素,他自己也是熟知重裝騎步和強弩的威脅,在沒有特殊條件的戰術層麵下,直接進行正麵對決,不僅僅是人救不救得出來的問題,甚至可能是整個大軍都要賠進去的問題。

至於說回頭和楊素怎麼交待,楊汪也是非常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