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弘福寺辯法(1 / 1)

金陽在雲中宮一直休養到傷口的疤痕淡去,皇帝才允許她下床走動。在這期間,金瑞隻隨其他的官家夫人來看望過她一回,便再也沒有來過。金陽本想找個機會和她解釋此事,但仔細想想還是作罷,不該再把她卷進這場上一代人的恩怨。反正都已經過去了,也許能什麼都不知道也是一種幸福。

終於自由了!金陽第一個想去的就是弘福寺,去見一見那個人曾經經常拜的菩薩,說不定能除一除這滿身的晦氣。她的運氣不錯,在那一天碰見一位從西域歸來的法師與寺中主持辯論佛法。雖然她對佛法的了解僅僅限於能背誦一本《心經》,但去聽一聽也沒什麼害處,說不定在旁邊看看別人吵得的麵紅耳赤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和尚會不會講粗話?會不會罵人?待會兒兩個人會不會對罵?

等她到了現場,佛法的辯論早就開始了。

主持說:“化緣乃佛家曆代傳下來的規矩,不可棄置。”

“僧人乞討食物為化緣,行乞之人乞討食物為行乞?為何?因為僧人可以普度眾生,何為普度眾生?莫過於救天下黎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助其入西方極樂世界,免遭輪回之苦。如今你我皆為僧人,所為何事有功於百姓?確有大師可為百姓講經解惑,然大多人每日所為何事?不過是吃齋,念佛,化緣,打掃。何以飯菜須得頓頓吃,而行善卻要等到成為大師之後?況人當自立,衣食住行不求與人者才可以稱之為人,若是連每日的米菜都必須依靠別人來贈與,此等人與乞丐何異?助此等人每日得過且過並非行善,而是奪取他人修行的機會,甚至是毀掉他人為人的機會。”

……一場辯論會涉及佛家各個領域,所有的僧人被法師的氣勢和學識而震到,甘願隨之修行,每日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去幫助百姓;信徒們聽了法師的教誨更是願意投身佛門之下,求得來世免遭苦難。

金陽在心裏想:“這個人還真有點像他,隻要他一講道理,那絕對是沒有人可以駁倒他的,因為連插話的機會都不會有。”

金陽突然想起當年他劈開一具木頭菩薩的金身當柴燒,自己質問他:“世人捐錢捐物塑菩薩金身是為了度化更多的人,結果你倒好,不拜菩薩就算了,還劈了她的金身當柴燒,你到底是不是出家人?”

“你知道觀世音菩薩嗎?當世間眾生在碰到各種困厄災難時,隻要信奉觀世音菩薩,誦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時他就會“觀其音聲”而前來解救,使受難眾生即時得以脫困,所以這位菩薩的名號就稱為“觀世音”。菩薩之所以為菩薩,是因為菩薩可以為普度眾生而犧牲一切,既然他們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棄,又豈會在乎這區區幾塊木頭?”

“照你這麼說的話,人所能供奉的佛像不過是區區幾塊木頭、石頭、泥巴、金子,與尋常之物無異,那為何人們還要費那麼多功夫製造佛像?”

“人供奉佛像不是為了佛像,而是為了自己,惡人在看到巨大的佛像之後會發現自身的渺小,如此可讓惡人有敬畏之心,少做惡事;心有迷惑的人在拜佛之時會靜下心向佛祖闡述煩心之事,如此可助他們看清自己心中真正的謎團和最好的解決辦法。對於失去生命希望的人,可以在尋佛的途中尋回重新活下去的勇氣,拜佛可以讓他們覺得有所歸依,不再輕生。”

“這麼說,千裏迢迢的拜佛還不如靜下心來拜拜自己有用?”

“姑娘可真是有慧根,菩薩尚且會拜自己,更何況你我凡人?”

“你……”

回想起過去,金陽再一次被他氣得發笑,“小師傅你好,請問你知不知道剛才的那位法師法號叫什麼?”

“我家師傅法號思源。施主您是要找我家師傅解惑嗎?”

“不用,我沒什麼疑惑。”

“哦,那等施主有了疑惑再來,我家師傅可是無所不能的。”

“是嗎?那你家師傅能…能變成螃蟹嗎?”

“能,相由心生,施主想著法師是螃蟹那他就是螃蟹。”

似曾相識的話,金陽曾也曾問過裴俊,“我好餓,好想拿起一塊石頭當饅頭啃。”

“相由心生,你想著它是石頭它就是石頭,你想著它是饅頭那它就是饅頭。”

當年的她說他的話是謬論,石頭它就是石頭!饅頭它就是饅頭!但經曆過很多事情以後,她才明白了他話裏的話——“很多事情,你想著它是苦的它就是苦的,你想著它是甜的那它就是甜的。”

此時在護國寺中看辯論佛法的人很多,但穿過茫茫人海,她一眼就看到了法師的背影,當年曾有個相似的背影讓她整整望了兩年,卻沒有勇氣抱過它一回!直到看到法師正臉的一瞬間,金陽如遭雷擊,瞬間淚流滿麵,心痛地無法自控;頭也不回地逃出弘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