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跟“叛逆”的孩子過不去(1 / 1)

別跟“叛逆”的孩子過不去

子女成長

作者:子玉

曾經讀過一篇題為《少年》的文章,講的是一個剛滿17歲的孩子雖還是稚氣滿臉,但壯碩的身體已儼然是個大人。母親隻及他肩頭的高度,父親也開始對他仰視。叛逆,已經成為他和父母溝通的方式。終於有一天,父親和少年傾心交談,詢問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說:“我已經長大,不再是你們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尋找自我……”

父親歎了口氣:“你打算怎麼尋找呢?”

“一個行囊,一個指南針。我需要離開你們的遮蔽,去尋找自己的坐標……”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媽媽在這裏等你的好消息。”父親給了少年500元錢。少年從此離家。開始了他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離家很遠的一個城市。在那裏再也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當然,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

在那個光怪陸離的都市,500元錢像一杯水倒進沙漠裏一樣,很快就滲透沒了。看著日漸幹癟的錢包,少年想到了放棄,但一想到回家可能會受到的嘲笑,隻好把淚水吞進了肚裏。為了生存,這個在家連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開始去一些小店打工。勞累一天,隻為能擁有一頓熱飯和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住所——這些他曾經唾手可得而又沒有絲毫珍惜過的東西,在那個離家遙遠的城市,伴隨了少年叛逆的成長。

一年很快要過去了。少年在飯店刷過盤子,在大公司做過保安,在酒店做過門童,在夜市裏做過擺攤的小販……少年的雙手終於在疲於奔命的生活中漸漸長滿老繭。少年的心也隨著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們對自己惴惴的愛心。

終於,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少年撥通了那個熟記於心的號碼。電話那端,是父親激動的聲音和母親喜悅的啜泣……

父親說:“如果找到了你要的東西就回來吧。”

在掛斷電話的那一刹那,少年淚流滿麵。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在行囊中,多了兩件買給爸媽的內衣。這是一個懂事了的兒子,他用自己的雙手為父母換來了新年禮物……

故事到了這裏,就結束了。但少年的成長仍在繼續,這隻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雖然短暫,卻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從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長大了。

為什麼要叛逆?因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裏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這時候的家長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態度麵對自己的孩子。

麵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實的真相;並不是誰叛逆了誰,頂多隻有一個倔強的孩子悄悄“離開”我們而已。我們當然覺得痛苦,但憤怒則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就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若他誤入墮落的深淵,我們就該立即趕過去,陪他一塊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