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 章(1 / 3)

熙王說罷,群臣因過於震驚,竟無人開口,頃刻,才有大臣出列叫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一石擊破千層浪,眾人都反應過來,亦立即有人道:“臣附議,萬萬不可!且不說皇太孫正統與否還有待商榷,縱然果真是太子骨血,也並非就能繼承大統,還要看其人品,才識種種,若是貿然立為太子,隻怕難以服眾!”

熙王聞言,便道:“張燁其人,眾位大人中一半以上跟本王一樣,都是見過的,竟是個溫和明朗的少年,本王雖跟他並無深交,但他畢竟師從竹先生,身為竹先生高徒,人品才識又能差到哪裏去?何況隻要恢複其身份,再請各位學士們仔細教導,稍加雕琢,未嚐不成大器!”

熙王話音剛落,有臣子皺眉道:“熙王殿下雖然手足情深,然而畢竟也要以社稷江山為重,說句逾矩之言,——論起太子的人選,又有誰比得過熙王殿下?何必要舍近取遠,若是貿然立一個來曆成謎的少年,豈非兒戲!”

熙王深鎖眉頭,回頭仍看著成帝,道:“若父皇立皇太孫為太子,兒臣願意傾盡全力輔佐皇太孫,若有違背,地滅天誅。”說著,便伏身磕頭下去。

先前那臣子駭然叫道:“熙王殿下何以竟如此!”

又有道:“殿下,使不得!此事還要從長計議。”

也有人對成帝道:“皇上英明,必然知道要如何取舍,才有利於江山穩固,國祚萬年。”

頓時之間,喧嘩之聲竟又不絕於耳,整個寢殿複沸騰鼓噪起來。

成帝環顧周遭,半晌,才道:“朕已命人去傳張燁前來,眾愛卿且稍安勿躁。”

果然眾人複又鴉雀無聲,成帝又對熙王道:“永慕,你且起身罷。”

熙王垂頭道:“兒臣遵命。”這才複站起身來。

正在此刻,外頭小太監道:“張燁進見。”眾臣聽了,紛紛轉頭看去,卻見從殿外走進一道身影來,卻果然生得磊落大方,是個清俊溫和的相貌。

雖然被許多人的目光注視著,張燁卻仍然目不斜視,淡淡漠漠地走上前來,也不說話,也不行禮,隻是站著罷了。

群臣見了,一半的人便微微蹙眉,卻聽熙王小聲提醒道:“張燁,快向皇上見禮。”

張燁轉頭看他,盯了片刻,才複轉過頭去,朝上拱手行禮,道:“草民見過皇上。”群臣聽了這淡漠聲音,又是起了一陣低低地噪然之聲。

成帝略歎了口氣,道:“不必多禮了。方才朕跟眾位大臣說起你……各位也對你的身世有些半信半疑……朕知道你心裏不好過,然而此事畢竟關係皇家血脈,不可大意疏忽,何況你既然喚太子跟太子妃一聲父母,就該知道他們跟你骨血相關,畢竟也是希望你認祖歸宗,他們才好名正言順地做你的爹娘。”

張燁冷笑了會兒,道:“我隻需要知道我曾有過爹娘就是了,如今他們都不在了,要如何才能名正言順?認祖歸宗於我來說又有何意義?”

群臣大躁,熙王走到跟前兒,輕輕拉了他一把,低聲道:“你若是認祖歸宗了,我便是你的叔叔,你在這世間,就不再是無依無靠的……不要賭氣了,燁兒,快些好生跟皇上好好兒地說……”

張燁看了熙王一會兒,複低下頭去,沉默不語,過了良久,才道:“我起初也是不信的,隻是父親臨死,說我的胸口,是有一個火焰紋胎記的,還說此事,皇帝是知道的。”

張燁說著,就把衣裳解開,熙王忙一看,果然見胸口處,有一抹紅色的三道焰紋。

成帝早也看得分明,心中震動:當初太子妃生了皇太孫後,很快被人偷走,後來那人把死了的孩子送回來……他們也曾疑心過,因細細查看了一番,卻見那嬰孩的傷處偏巧正在胸前,當時自然也不能確信是那賊人故意如此……

如今見張燁胸口也有這胎記,成帝歎了聲,心中震動。道:“你可給太子看過了?”

張燁把衣裳拉起,道:“他看過了,又笑又哭了幾聲……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在哭還是在笑……然而他到底傷重,竟再也支撐不下去了。隻在臨死之時,送了我這個。”

張燁說著,垂頭將眼中的淚甩去,在袖子裏摸了摸,掏出一塊兒玉佩來,默然道:“說是把這個給皇帝看,皇帝就明白。”

熙王忙親自接了過去,轉身雙手呈給成帝,成帝拿在手中,垂眸端詳了會兒,喃喃道:“這是在太子小的時候,朕親自給他係在頸間的,他從小到大從未離身過,這玉佩乃是天然而生,並未經過雕琢,倘若透光看,會有一個’龍’紋,乃是朕對他的期許之意。”

成帝歎息了聲,略停了停,道:“此事除了朕,皇後,跟太子……無人知道,縱然造假,也是不能的。”

說到這裏,成帝又看向張燁:“如今他既然把此物給了你……隻怕也是……想用此物來證明你的身份。”

張燁聽了這兩句,早又忍不住,隻死死地低著頭,淚落更急。

成帝把玉佩給了熙王,道:“傳給眾位愛卿看一看罷。”

熙王領命,接了過去,對著光影看了一眼,果然見那玉佩當中,一道龍紋,若隱若現,當下遞給了旁邊的鎮國大將軍,大將軍看了會兒,默默點頭,又傳給小唐……如此,眾人紛紛看罷,一時都無言語。

卻聽得吏部尚書道:“皇上,雖然皇太孫身份可證,然而立儲之事,還是不能倉促而為的。”

群臣讚同,熙王意欲開口,卻又擰眉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