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望子成龍是天下所有父母畢生的願望,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得心應手、出類拔萃。然而,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得到的評價大多是嬌生慣養、好吃懶做、自私專橫、不懂得與人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教育專家也表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那麼,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這就迫使我們不得不正視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獨生子女家庭,孩子處在一個很核心的地位,特別是“第二代獨生子女”形成以後,兩輩人、三個家庭全都圍著一棵“獨苗”轉。在家庭裏,“獨生”的孩子沒有年齡相近的夥伴,沒有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交往的經曆,甚至與鄰居的同齡人也很少交往。而與此同時,由於隻有一個孩子,家長們對家庭的“獨苗”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傾注了全部感情,這使得很多家長的教育理智被嚴重淡化。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殊不知,當孩子得到超量的愛、超量的嗬護,卻從來不需要付出時,他們就會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漠視別人,在無形中,孩子就會變得缺乏做人的原則,更缺乏做事的能力。

許多研究顯示,一個不懂得做人與做事的孩子,其將來是很難取得成功的。和諧的人際關係與辦事能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支點。如果孩子不懂得做人與做事,那麼就很難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很難把一些問題處理得妥當,在將來競爭更為激烈的社會中,這是很危險的。因此,在教會孩子做人與做事方麵,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教孩子學會做人與做事,不是講一段空洞的大道理孩子就能接受的,我們必須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時刻提醒孩子,引導孩子,給孩子示範,並做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有一些小事,我們不經意間做了,就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正如一則電視廣告中反映的那樣:媽媽給奶奶洗腳,孩子也給模仿著,給媽媽打洗腳水。

教育專家認為,給孩子講故事或讓孩子自己看故事,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因為孩子愛聽故事,愛看故事。本書共分五篇,分別從善良、寬容、說話、做事、進取等方麵入手,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灌輸做人與做事的原則與技巧,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幫手。父母可以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讀,還可以和孩子共同交流一下體會和感受,增進親子關係。

未來的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教會孩子做人與做事,孩子將來才會收獲好人生。教會孩子做人與做事,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