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說話要講究技巧(1)(1 / 3)

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會做固然重要,但這還不夠,除了會做之外,更要會說。隻會做不會說或隻會說不會做,都很難做好人做好事;隻有把會做和會說結合起來,尤其是要把話能說到位,說到點上,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把事情辦得圓滿。

會做還要會說

有一個技藝很高的理發師傅,在他40歲時收了個徒弟。

徒弟學藝半年後,這天正式上崗。

他給第一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留得太長。”徒弟不語。

師傅在一旁笑著解釋:“頭發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

徒弟給第二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剪得太短。”徒弟無語。

師傅笑著解釋:“頭發短,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欣喜而去。

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完發,顧客一邊交錢一邊笑道:“花時間挺長的。”徒弟無言。

師傅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麵書生?”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發,顧客一邊付款一邊笑道:“動作挺利索,20分鍾就解決問題。”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語。

師傅笑著搶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和金錢,您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歡笑告辭。

晚上打烊後。徒弟怯怯地問師傅:“您為什麼處處替我說話?難道我沒一次做對過?”

師傅寬厚地笑道:“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兩重性,有對有錯,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顧客麵前鼓勵你,作用有兩個:對顧客來說,是討人家喜歡,因為誰都愛聽吉利的話;對你而言,既是鼓勵又是鞭策,因為萬事開頭難,我希望你以後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聽後深受感動。

從此,他越發刻苦學藝,他的技藝也日益精湛,同時,他也苦練口才,說得一口漂亮話。後來,他成了遠近聞名的理發師。

感悟與啟迪

俗話說:“會做不如會說。”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會說的人往往能把話說得有情有味,讓聽者聽得很舒服,很多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了。

說話應該禮貌先行

有兩個人到曼哈頓出差,其中一個看到了馬路對麵有個賣報紙的小攤,就想過去買份報紙,讓他的朋友在那裏等他。接過報紙後,他發現自己沒帶零錢,隻好遞過一張10美元的鈔票,對賣報紙的小販說:“找錢吧。”

誰知小販一聽很不樂意,對他說:“先生,我來上班可不是給人找零錢的。”

當然,這人沒有買到報紙,悻悻地回到了馬路對麵。

這時,他的朋友安慰道:“不用急,你在這兒等著,我過去試試。”

朋友來到報攤前,遞過同樣的10美元鈔票,對小販說:“先生,對不起,不知您是不是願意幫我個忙?我是外地來的,想買份報紙,可是身上沒有零錢,你看能不能幫我把這10元錢換開。”

小販聽了他的話,順手抓起了一份報紙,遞給他說:“拿去看吧,這次不用付錢了,等以後你有了零錢,再給我就是了。”

感悟與啟迪

說話時一定要禮貌險先行。說話有禮貌的人,不但會受到別人的歡迎,在做事的時候也會很順利。

幽默可以化解尷尬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到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美國共同抗擊德國法西斯主義,並給予物資援助。

丘吉爾受到熱情接待,被安排住進白宮。一天早晨,丘吉爾躺在浴缸裏,抽著他那特大號雪茄煙。此時,門突然開了,進來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丘吉爾大腹便便,肚子露出水麵……兩位世界名人在這樣的情形下碰麵,實在頗為尷尬。

丘吉爾扔掉了煙頭,說:“總統先生,我這個英國首相在您麵前可真是一點也沒有隱瞞。”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丘吉爾這一句風趣幽默又語帶雙關的話,不僅使雙方從尷尬的情境中解脫出來,而且借此機會再一次含蓄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目的,意外地促進了談判的成功。

感悟與啟迪

幽默的人不但能給人帶來歡樂,還可以化解尷尬。

小貓學本領

小貓長大了。

有一天,貓媽媽把小貓叫來,說:“你已經長大了,三天之後就不能再喝媽媽的奶了,要自己去找東西吃。”

小貓惶惑地問媽媽:“媽媽,那我該吃什麼東西呢?”

貓媽媽說:“你要吃什麼食物,媽媽一時也說不清楚,就用我們祖先留下的方法吧!這幾天夜裏,你躲在人們的屋頂上、梁柱間、陶罐邊,仔細地傾聽人們的談話,他們自然會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貓躲在梁柱間,聽到一個大人對孩子說:“小寶,把魚和牛奶放在冰箱裏,小貓最愛吃魚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貓躲在陶罐邊,聽見一個女人對男人說:“老公,幫我一下忙,把香腸和臘肉掛在梁上,把小雞關好,別讓小貓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貓躲在屋頂上,從窗戶看到一個婦人叨念自己的孩子:“奶酪、肉鬆、魚幹吃剩了,也不會收好,小貓的鼻子很靈,明天你就沒得吃了。”